乙巳年春分

回想起刚回国那阵子,同朋友提起对于在上海的生活的想象,我们都觉得在两边种着梧桐树的街道生活才是最上海的。然后慢慢地自己也确实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不禁感叹,当年种下的种子,终究有了结果。

上海的春天也不像预计中那么一帆风顺,就如同这个季节中阴晴不定的天气一般,常常令人始料不及。这段时间遇到了一些从未设想过的事情,倒也算不上什么坏事。碰到了从未想过的会再见的人,说了从未想过会说出口的话,时至今日都在怀疑这一切是否真实,但的的确确它们都发生了。

这让我又不禁回想去过去的时光,它们如同跑马灯一般在我眼前闪过。人总是习惯性地去保留回忆中更美好的那部分,并自然地去淡化那些不愉快的部分,所以回忆它深刻,让人辗转反侧。

插曲也终究有结束退却之时,生活依然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我很喜欢现在这个住所,打从第一次进入这个房门以来,我就暗自心想,住在这里也太让人期待了。总觉得应该在夏季来临之前搬来这里,而不是一来就要过冬。没有怎么犹豫,立马着手搬家,之后没多久就要开始住在淮海路边上的日子了。

春天的梧桐絮有些令人抓狂,身上总是会痒。好在今年荨麻疹没那么严重,不再像前些年那样一到这个季节就蔓延开来,痒的人直抓狂,不知是不是因为已经习惯了的缘故,这么一算这已经是回国后的第五个春天了,这比我预想中还要过得快一些。

我安排了不少旅行,多到接下来的几个月都没有出门的动力。也正好趁着这段相对轻松的时间,出去散散心。这个季节的节日一个接着一个,安排完清明就要安排五一,接着是端午,在一个个假期中,春天就渐渐离我而去了。在这个舒适的,适合出行的季节,祝大家生活愉快,一切顺利。

初识(一)

头沉得像是被绑着石头似的,迟迟抬不起来,光穿过窗帘的缝隙钻进陌生的房间里,我环顾四周,尽是陌生的气味和陈设。

我的动静可能有些大,身旁的人睁开了眼,眼里有些期待和兴奋。与之相对的,我的眼里应该是疑惑和不安。我有些恍惚,这样的场景有些熟悉,原以为已经回到了自己家中。可能是这样的错位的场景和人物,和我第一时间的反应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不安紧张涌上心头。

脑袋昏沉,肩膀也有些许酸疼,不知是否是枕头的关系,还是最近缺乏睡眠的缘由。忘记昨晚到底喝了多少酒,有记忆的最后一个片段是在讲自己的过往故事,从学生时代讲到前不久的旅行,我也忘记了自己到底说了些什么,或许还是不要记起来好。

我赶忙去翻找我的手机,一条条消息罗列在界面中,有些惊慌,开始思考该怎么解释正发生的事情。我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我试图站起来去喝些水。

“你昨晚喝得有些多。”身旁的人,笑着说道。

“我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最后的记忆还是外面的酒桌。”我回应着,一边拿起床边书桌上的杯子,一饮而尽杯中的水,“还有水吗,我好渴。”

昨天是漫长的一天,一早就去了杭州见许久未谋面的好友,傍晚才回到上海,还没有回到自己家中就直接来到了这里。正值冬至,我一进门便看到桌上的面和馅。洗了洗手,我便坐下同大家一起包饺子。还没等饺子下锅,杯里的酒已开始一杯杯下肚,很快就有了醉意。

致二十九

如果问我有没有阶段性的计划,那其目标单位将会是五年。在此基础上,把时间做切割,那我过去的生活就成为了几段极为不一样的片段。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这一年即是这个新的节点。总是有人问我对于即将要三十岁作何感想,那我希望未来几年和这几年不要有太大的差别,我挺满意现在的状态的。

但生活总是充满了变化,五年前写下「致二十四」的时候,字里行间总是透露着意气风发,那时候就像是初窥世界的雏鹰,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都愿意尝试,不断尝试理解这个世界。我很高兴那一年的变化,那些变化最终导向了现在的我,在众多平行时间线里,我正体验着的一种。这期间的每一个月每一天都没有什么巨大的变故,但把它们累积起来,以五年的时间跨度来衡量,那现在似乎和五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我状态和身份的转变,我所处环境的转变,我身边接触的人事的转变,都使得我的心态发生变化,但其实很难去总结这个变化的是非优劣,有些变化本就是相辅相成,有得有失的。

难以想象,五年前我是多么犹豫接下来的打算,生怕一个错误的选择就影响了之后所有的生活。当然,那时的每一个选择都会让之后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我也偶尔会设想如果当时做了不同选择,是否会有更不一样的人生呢;但冷静下来,那我也不就因此失去了这几年我所获得的吗。

我依旧拥抱变化,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再像之前那么剧烈,身边的事物变得可预料起来,我对未来一小段时间内,自己将要做什么,自己将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好像都有了更为清晰的概念,或许是因为我对自己生活的可控性也变高了,自己就可以做大部分决定,我的选择也不再受更多影响。于是我也不需要去过多纠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不再需要畏惧前方的未知,珍惜已经拥有的,接受即将发生的,就挺好的。

回想起来,那些年被困扰的事情也早已烟消云散,每个阶段都有关注的事物,即便现在依旧如此,目前正在烦恼的事情,或许很快也就没什么波澜了。生活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麻烦总是不断冒出来,这几年我也不断经历着更加让人难以平复的事,但也不就这么过来了吗。明年又会有新的难题,五年后又会更加棘手的困扰,或许应对它们我变得越来越从容。

又想了想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正在接触的人,好像自己是在五年前的基础上,以此精进而来的。就好像我的爱好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但却因为这些年不断地投入而变得更为显现,慢慢身上多了些与之相关的标签,变得丰富且充盈。如果我的生活在五年前有了个方向,那这五年便是我一步步走向那个方向的过程,无所谓结果是对是错,抑或这本身就没有对错可言,我只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好好感受体验,并在任何一个当下享受这一过程所带来的结果便可以了。

我的二十九也没有那么顺利,我依旧在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想去哪里,想做什么,想怎么老去,这些是我的人生课题,我觉得按照我的性格,五年后,十五年后,我也无法停止思考这些。但二十九的我也已经足够幸运,身边有了许多值得相处的人,手上做着能让感兴趣的事,没有因为生计烦恼,没有因为挫败而跌倒,自给自足,身体健康,情绪稳定,一切都不糟。

于二十九的最后一个月。

我也不想这样

忽然间,毫无缘故,再多的爱,也不满足。

有时候回想这几年,会觉得自己毫无长进,或许有些夸张,但在许多方面我好像还是几年前的境况,陷入一段泥泞,越想抽离却越无法挣脱。我依然会辗转于片刻欢愉,试图逃离眼前现实,也许这空虚是哪段时间、哪次经历留下来的后遗症,蔓延全身。

想到昨夜在酒吧的对话,“或许陷入这样的情形中,首先应该先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状态有些问题。”真是让人印象深刻,我哑口无言,不知道怎么面对这样的结论。我开始回忆,我在我自己身上翻找那问题所在,这样的过程有些痛苦,没有人愿意相信是自己的问题。

我也不想这么样,起起伏伏,反正每段关系都是孤独。

翻开记忆的扉页,描绘着去年的过往,从一年前的这时候开始,这样的场景便开始时常涌现。冲动、委屈、愤怒、不甘,我不知道是哪种情绪作祟,让人起伏不定、让人辗转反侧。

可能写下这段文字是我的出口,我无处安放那茫然和彷徨,有些问题本就没有解答,越想便越身陷囹圄。情绪的漩涡翻涌着,吞噬了我的意识。

我也不想这么样,反反复复,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

甲辰年末

竟有些不知如何开始动笔,或许是因为今年想说的事情有很多,一时不知从何提起。于是和往年一样,我翻了翻去年自己做了些什么,或者比较一下一年过去,此时的心境和去年又如何变化。总的来说,今年的生活不再一尘不变,无论是工作学习都有了新的变化,我很乐意去拥抱这样的变化,这让对很多事情都有了新的理解和启发,这也让我不断去思考自己想要的事物。

关于旅行

首先今年分别去了两趟日本和韩国,多次往返的签证,和宽松的假期,让我原本设想过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不得不说日本韩国确实离上海非常近,十分适合计划短途旅行,一个周末的时间就足够去一个城市好好体验一番了。无论是首尔还是东京,都不用做旅行计划,毕竟想来的话随时可以再来,于是想到哪去哪,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次时间不够用的话,可以下次再来,这样的旅程会轻松很多。

上海到日本的航班似乎更夸张一些,几乎每个有着国际航班的机场每天都有直飞上海的航班,日本村村通果然名不虚传。接下来的周末依旧可以安排这样的行程,过个周末什么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秋天在四国的旅行,我在这篇小结里提到过一些。工作以后,我似乎很少有超过一周的长期旅行,现在看来,长时间的旅行还是有必要的,它可以让你完全从已有的生活中脱离出来,进入到一段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中,这种体验十分美妙,在一个很好的阶段,让我对许多发生的烦心事看开了不少。

原本计划今年年末期间去一趟美国,趁着签证还没过期。后来因为工作变动的关系把这个时间安排在了两段工作的休息期间,但后来因为入职时间比较赶,再加上一直不间断地面试,行程被一拖再拖就没来得及安排上。不过好在现在入职以后又可以重新去办理签证了,不远的将来总是能再安排上旅行。

今年开始终于把自驾游也纳入了考虑范围内,于是江浙沪附近又多了许多选择可以探索,生活半径也拓宽许多,周末随时可以来一趟自驾旅行,找个酒店躺一躺。已经开了好几趟江浙城市,新的一年也要去更远的地方看看才好。

似乎每个假期也都安排了旅行,在国内也去了不少地方,这么一想自己还算是幸运的,至少想去的地方都能前往,没有太多的顾虑。或许我真的是闲不住,总是不断地计划着新的行程,对我来说旅行更像是一种体验不同生活的方式,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暂时忘记原有的身份和拥有的东西,喜欢这样的感觉。

关于情感

逐渐意识到稳定的情感、平静的生活、牢靠的关系,才是我期待的亲密关系,可能是到了这个年纪追求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我好像开始厌倦那种电视剧情节一般跌宕起伏情感状态,转而期待对方情绪稳定,处事成熟。

去年的经历依旧在这一年中影响着自己,有时候睡前还会回想起来,种种细节仍然清晰得像是刚发生过似的,但真要算起来,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这也让我不断警醒自己,避免重蹈覆辙,如此结果不是我想要再经历的。但要说真正实质受到的影响,可能是和几位朋友的关系,其中的隔阂主要还是来自我的心态,他们或许也难以抉择。不过随着快一年的时间过去,现在好像也慢慢回到了过去的样子,时间是良药。

关于今年经历的事情在之前的文章里似乎也都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赘述。以前总以一种看淡了的语气宽慰身边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们,但当身份互换,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依旧是难以释怀,无法平静。好在后来都想通了,与自己达成了某种和解,于是现在回想起来,倒也不觉得是什么天大的事,反倒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知,实属是难得的经历。

生活就是充满着初遇、离别与重逢,初遇固然美好但也终有离别时,离别固然伤感但才有了重逢的喜悦,也许以更平常的心态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离合才是更好的处事方式,也是我以后需要学习的地方。

关于文学

自从去年开始把每个月的小结变成了季度周期之后,确实感觉轻松了不少,并且每次有了更多的内容和变化可以交待,也没有了那么强的时效性,所以准备继续延续这样的方式。

今年除了经常去电影院以外,还会去剧场看秀,去体育场看演唱会,文娱行业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冲击终于烟消云散,这无疑是让我欣喜的。于是今年花了不少时间和经历在这上面,甚至有几次旅行也是专门为了演唱会计划的。

读完了三本书,好像今年都没有什么心思在看书上,也许是周末周中的时间都被填得满满当当,很难有长期的时间去静下心来看书。新的一年希望重拾起阅读的习惯,多些输入,才能有更丰富的思考与输出。我还给自己安排了许多学习计划,比如在多邻国上学习语言,领英上的学习课程,力扣上的算法题,这些都很适合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例如上班通勤或者摸鱼间隙,或许对我来说是不错的方式。

前阵子开了一个小红书账号,主题是关于旅行和酒店的分享,所以在写博客之外又多了一件事要做,编辑文案整理照片这些。本意是趁着换工作的间隙,找些事情做,于是找了一个自己非常熟悉且得心应手的赛道,一开始还是搬运原有的照片为主,目前的反馈也让我有更多的动力继续经营下去,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欢迎前去围观。

关于世界

几年过去我好像也逐渐适应了在上海的生活,在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很适合我的城市,可以按时上下班,周末有娱乐活动,气候不算太糟,可以认识不同的人。这里远离政治中心,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新鲜的事物不断涌入,似乎不会让人感到疲倦。也许有很多城市也都如此,但上海又让我多了些安全感和熟悉感,没有了那种一个人在外漂泊的孤独感之后,我变得平静许多。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想换一个地方生活的想法,我觉得这可能需要一个契机。

不过我在今年换工作间隙,认真思考过是否有换一个城市生活的计划,经济下行和东亚社会内卷的环境或多或少让人担忧,或许我目前还能在稍微轻松的外企工作,但过几年是什么样的情况也无从而知。但其实无论去哪,我无非也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在地生活,城市是这个想法的载体,其适应性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波动,所以时常思考一下是否要去其他地方也算是一件合理的事情。

中美俞发紧张的关系或多或少对我也产生了影响,虽然好在目前来看这样的影响还只是单向的,但也许这也只是个开始,无人知晓接下来的政治走向。作为普通人,我们都只是这个时代里漂泊的孤帆而已,无力改变潮汐变换,难以逆流而上,只能顺应着潮流罢了。

关于自己

把事情想明白并且不再为此内耗,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把许多时间都花在了这之上,好在这样的内耗变得愈发短暂,很欣喜看到了这样的变化。这是我三十岁之前的最后一年,原以为这个时候将会迷茫,没想到在这一年的后半段,身边的事情都逐渐变得明朗,我也不再过多地执着于那些与自己不那么相关的事情。我尽力地把精力都花在自己身上,空余的时间去运动,假期安排旅行。

如果你看过我前面几篇记录,你或许可以意识到有许多重要的节点发生在这一年中,读书、买车、换工作这些在我看来相对重要的事在这一年里变成现实。这就好比铺陈了好几集的剧情,不同的事件,在这个节点汇聚、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分水岭一般的断点。

如果你再多翻几篇,你或许可以感受到这一年起初对我来说是变化剧烈的,很多事情,原有的生活在这一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我后来细想,与其说是变化,不如说是回到了过去的某种状态中。于是当我意识到我又陷入负面的状态时,我学会了尽力地让自己抽离出来。很多事情,例如所以后来一起慢慢趋于平静,生活又照常进行时,我松了一口气。

如果问我对这一年的评价,自己这一年好像成长蛮多的,心态平和且成熟了许多。其实年底换工作那会,许多事情堆在一起,但我心态却蛮好的,上班、健身、上课、面试都没落下,换做以前可能会变得十分焦虑。到现在算是都告一段落,或许也多亏了身边贴心的朋友们,和他们聊天可以获得许多,对生活方式不同的理解,或者是他们不同的心态,都让我感到获得了宽慰。

如果都顺利的话,新一年我将迎来毕业,新工作,三十岁等值得记录的时刻,前几天和朋友们聚餐的时候聊到,周围的大家似乎在这一年都有些值得庆祝的时刻,工作家庭也好,兴趣爱好也好,就应该为此有仪式感些,好好庆祝一番,我觉得或许这就是生活里应该有的。

正值农历新年,各位新年快乐!

甲辰年冬至

冬天和秋天的界限变得模糊,穿得衣服和前段时间似乎也没什么区别,这应该是个暖冬。年底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在一个又一个节日中,时间飞逝而过,不禁开始疑问,是不是因为冬天太过难熬,才把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安排在这个时候。

原本正在计划的旅行因为急切的入职时间而暂时搁浅,心想一旦错过这个节点就要等到年后再找工作,就觉得遥遥无期,有些不太安心,不如先入职工作起来,心里踏实不少。

说起来也休息了一个多月,如果算上离职前几乎没有干活的时期,那其实已经休息得有两三个月了,所以并没有那种没休息够的感觉。反倒是时间变得太过充裕,竟有些许无事可做。本想安排长途旅行,但因为面试的关系,难以下定决定实现。于是这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健身两小时,补了不少剧和书,但时间久了,这样的生活也变得空洞无聊起来。

或许我还是更适合不断地做一件长期且可持续的事情,不太适合过那种只顾当下的日子。并且我意识到,比起有大把空的时间安排旅行,我更享受在工作间隙的出行,正如同周末是因为有周一到周五的存在才有了意义,如果每天都是休息日,那周末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最近更新了手机,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口终于大一统,早在大学时期我就有意识的尽量只买C口的设备,现在终于补上了最后一片拼图。至此出门只要带一组充电器就可以满足所有充电需要了,换做几年前,这件事确实不敢想。

周围有几位朋友,要么是自由职业,要么工作不坐班,要么刚离职在创业,总之都不是标准的打工状态,我以前会认为在一家公司做职员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标准路径,但似乎在这里,大家的选择非常多,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各自都在选择一种让自己舒适的状态。有时候和朋友们聊聊他们的想法,参与并体会他们的心境,是一种体验不同生活方式的机会,会有许多启发。

甲辰年晚秋

日本之行顺利结束,给我留下了一段十分精彩的回忆,回想起来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过这么久的长途旅行,好在旅行的时光一切顺利,十天的快乐时光飞速结尾,还留下了数不清的照片。旅行的最后,我同旅伴说,要是可以的话,每年都应该见上一面,要是可以的话,这样的旅行应该周期性地进行才是。

最近喜欢上了开车出门,去哪都想着开上我的小电车,它操作手感一流,提速快转弯轻巧灵活,驾驶体验十分不错。还计划了一些周边的自驾游路线,准备在之后没那么忙的时间里,去到处转转。

上海的秋天也许短暂,但这个秋天对我来说还挺漫长的,从一开始准备着手换工作到现在陆陆续续面试等结果,这段时光仿佛非常漫长,每周都有不同的心境,我的心情也总是随着各种结果和经过起起伏伏。有许多事情都在同步进行,除了日常的工作,还要抽空面试,基本上每天下班都是都排上了面试,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即将到来的期末,这学期的课业变得繁重许多,一个接一个的项目迎来尾声,挤满了我本就不多的空余时间。不过往好点想,度过这段时间以后,明年将是获得结果的一年,新的工作,结课毕业,这些都是未来一年中会发生的事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应该是最犹豫的一次升级手机

今年换手机应该是目前为止最犹豫的一次,考虑了很久,最终才决定把手上的那台 iPhone 14PM 更新成了最新的一代。

之前一直是两年更新一次的频率,轮到今年的时候,看完发布会,实在是觉得没有什么新意,几乎没有升级的摄像系统,感知不到变化的外观,大差不差的性能,不禁让我感觉到苹果迟早要完。

对比15基本上没什么升级,而对比我手上这台14,还是能讲得出几个升级点:

  • 接口换成了 Type-C,这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部分
  • 长焦变成了5倍潜望镜,但失去了3倍镜,这个升级算是有好有坏
  • 钛合金边框确实减轻了重量,提升了握持手感,这个也算是个有效升级
  • 提升续航和电池容量,但保证了一天一充,相比之前已经缩水了的电池,在续航这一方面感知明显
  • Apple Intelligence,可惜目前还没体验上

如果说实在要找一个换手机的理由,可能是原来那个14电池缩水严重,如果去官方换一个电池也不算便宜,不如再加点换成新款的。

总觉得这些年换手机已经没有了以前换手机时的新鲜感,当年换到 iPhone 6 和第一次用上全面屏的时候,总觉得哪哪都有意思,新鲜感能持续一周,即便是上一台 iPhone 14PM 也因为灵动岛的设计,新鲜感也持续了许久。

不过令人兴奋的是,目前为止身边所有的设备终于都换成了 Type-C 供电(除了 Apple Watch),所以现在出门真的只需要带一条线了(或者再加一条手表充电线),就算是出远门,也只需要带两条 C2C 的线(再加一条手表充电线)就可以满足所有需要。

甲辰年夏至

打了几天雷,下了几场暴雨,然后在旷日持久的四十度天气中,今年这个夏天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搬家终于告一段落,如果可以的话,明年夏天不想再搬了,它比我想象中还要让人心力交瘁一些,顶着这样的天气搬家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应该会在现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各方面都还算满意。添置了一些柜子之类的家具,收拾完一步步看着家里变得整洁是搬家这个过程中为数不多令人开心的事情,于是最近每天都想着赶紧回家去收拾。

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个季节,湿润温暖的天气就像是一种无色的催化剂,催促着剧情的展开。我不知不觉成为了故事中的人物,或许我是我的故事的主角,但顷刻间,我又会成为别人故事的配角,在这种身份间的转换,让人恍惚,恍惚相似的起承转合,恍惚出现的熟悉面孔。好在前些日子我就已经意识到,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可以持续进行的事情,例如看书健身运动学习,摒弃一些无意义的事物。

和往年一样,夏天几乎没有旅行计划,这个天气出门着实有些令人头大,再加上暑期学生放假,我还是尽量别挑这个时候出门了。但令人期待的是,我正在计划接下来国庆期间的长途旅行,并同好友商量具体事宜,应该很快就可以安排妥当了。除此之外,今年还有一个短暂的中秋假期,计划去泉州,它一直是我期待的目的地之一,探索新城市城市着实让人感到兴奋。

回忆起来,这个夏天是丰富的,好像进行了一次蜕变似的对很多事物都有了新的想法和理解。认识了许多人,他们的新鲜想法进入我的脑海,入侵了我的舒适圈,让我对生活了有了更多了想法。经历了一些事情,心态似乎也变得平和不少,“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成了我最近时常挂起的念头。或喜或悲,无论是让我不愿意再回想的还是至今都会让我会心一笑的事,他们似乎都成为了我宝贵经历的一部分,成了我对于这个夏天的记忆点。或许对于人事物,也不一定非要有结果,有时无疾而终、戛然而止又何尝不是一种结局呢。

一次见面

见面在巨鹿路,下着雨,他身穿一件黑色短袖,撑着伞。

这次见面从去年冬天拖到了这个夏天,那个冬天似乎我们都没有状态,第一次提出是否要见面后,我们心照不宣沉默了一阵,没有了后续。

雨没有停下的意思,大颗大颗坠落在身旁,打在雨伞上,发出阵阵声响。这个季节的雨就是这样,时而绵密,时而激昂,多变且难以捉摸。

人的情感同样是复杂而多面的,令人捉摸不透,我想要什么这永远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代表它难以回答,而是因为它的答案总是比你自己的意识还要迅速地变化着。

也许是惦记许久,又或许是心血来潮,春天里的某一天,我发出了一次见面邀请,把时间定在了一周之后,这是我们第二次讨论起见面的事情。或许是我又回到了一个开放的状态,我很快想起了他。这几月的沉默好像并没有产生什么隔阂,我们很快又热络起来。说定了时间,安排了见面,道了声晚安。

没有什么意外,又是一阵漫长的、心照不宣的沉默。我也意识到那时候自己的状态并没有太好,我为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困扰着,我也不愿意这么带着这些情绪和经历去认识一个人。

我们时常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这样的事情来之突然,措手不及,最终让人后悔不已,然后便找个没有缘分的藉口安慰自己。我越是想抓住,越适得其反,反倒是没有期待的时候,生活便会给你惊喜。

接着雨季来临,一个平常的傍晚,我又收到了他的邀请。这么一算这是我们第三次计划见面,我短暂地思考了一下自己是否做好准备,也许是时候了。

  • © 2014-2025 Jason Yan
  • PV: UV: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