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与无力感

很早之前我就关注了《寄生虫》,最早看到这部电影是因为它一举拿下了金棕榈奖,接着我便在Youtube上看完了这部电影的剧情解析。本身故事节奏明快,事件连接巧妙且合理却不失戏剧性,这样的剧本已经足够出彩。

前不久的奥斯卡,这部电影又再接再厉斩获了今年的最佳影片,于是我决定把整部电影完整地再看一遍。看罢便产生了想探讨一下的念头,于是就有个这篇肤浅又不成熟的“观后感”。

剧情涉及到剧透我就不赘述了,接下来的部分和电影剧情也没有直接联系。

整部电影裹着喜剧的外衣,试图掩饰它惊悚又讽刺的内核,说它是一个悲剧,有些过于表面。看完并不会让我感到难过或是抑郁,反倒让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我做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任由电影里的一切出现在我的周围,在这个世界肆意侵蚀。

关于电影的摄影手法,电影里的有几个意象,比如石头和晾晒着的袜子,会让人恍惚,故事的开始和结束发生了这么多事,可又有什么变化呢。这就像是整部电影想表达的阶级矛盾,包括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一切看似有了好转,被慢慢改变着,但在最后却被重重地敲醒,鸿沟无法被跨越,世界按照它自己的规则运转着,什么都改变不了。

越长大越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被精心修饰的东西,就像阶级,它被包装得像糖果似的,让人们浅尝这甜味就有了让这个社会安稳运转的动力。有时候突然窥探到那么一些赤裸裸的真相,那种深深的无力感便涌上心头,只能把掀起的那一小片布帘重新合上,很快就会因生活的琐事忘却了一切。

这时近时远的无力感也同样出现在我平凡的生活里,对近期频发的自然灾害如此,对周围的人情世故更是如此。我关心着远在澳洲的朋友,也担忧着大洋彼岸的亲人,我除了给他们一些言语上的支持似乎就没有其他能做的。再近一步,对于握不紧也抓不住的人与事,我也会有着一种揪心的无力感,于是与其去试图握住不如保持点距离任由其肆意游走,无能为力。

饥饿、贫穷、疾病、灾害、死亡,它们充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似乎近在迟尺,无力感被放大着。但是转念一想,那些美丽动人的也同样充斥在我的身边,“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阳光也许偶尔缺席,但是它总是会再次降临。

生活继续着,总要消化那些让人感到无力的事和随之而来的情绪。同样感谢这部电影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后记

本来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阶级,但我发现我根本就没有批判的资格,我似乎什么也不是,我在夹缝中喘息,我无法同时站在这个世界两端,分别以他们的立场讲出公平且客观的事实。阶级这个词过于宏观也过于笼统,也许不尽相同的人生本该就不能被这样轻易地区别对待,也许这个世界永远在不断地颠倒毁灭重生,也许人与人之间的欢喜本就是千差万别无法因此被左右。所以,只剩下了无力感,一种时常被我关注、时常被我忽视、时常又让我警醒的东西。

寄生虫与无力感

很早之前我就关注了《寄生虫》,最早看到这部电影是因为它一举拿下了金棕榈奖,接着我便在Youtube上看完了这部电影的剧情解析。本身故事节奏明快,事件连接巧妙且合理却不失戏剧性,这样的剧本已经足够出彩。

前不久的奥斯卡,这部电影又再接再厉斩获了今年的最佳影片,于是我决定把整部电影完整地再看一遍。看罢便产生了想探讨一下的念头,于是就有个这篇肤浅又不成熟的“观后感”。

剧情涉及到剧透我就不赘述了,接下来的部分和电影剧情也没有直接联系。

整部电影裹着喜剧的外衣,试图掩饰它惊悚又讽刺的内核,说它是一个悲剧,有些过于表面。看完并不会让我感到难过或是抑郁,反倒让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我做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任由电影里的一切出现在我的周围,在这个世界肆意侵蚀。

关于电影的摄影手法,电影里的有几个意象,比如石头和晾晒着的袜子,会让人恍惚,故事的开始和结束发生了这么多事,可又有什么变化呢。这就像是整部电影想表达的阶级矛盾,包括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一切看似有了好转,被慢慢改变着,但在最后却被重重地敲醒,鸿沟无法被跨越,世界按照它自己的规则运转着,什么都改变不了。

越长大越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被精心修饰的东西,就像阶级,它被包装得像糖果似的,让人们浅尝这甜味就有了让这个社会安稳运转的动力。有时候突然窥探到那么一些赤裸裸的真相,那种深深的无力感便涌上心头,只能把掀起的那一小片布帘重新合上,很快就会因生活的琐事忘却了一切。

这时近时远的无力感也同样出现在我平凡的生活里,对近期频发的自然灾害如此,对周围的人情世故更是如此。我关心着远在澳洲的朋友,也担忧着大洋彼岸的亲人,我除了给他们一些言语上的支持似乎就没有其他能做的。再近一步,对于握不紧也抓不住的人与事,我也会有着一种揪心的无力感,于是与其去试图握住不如保持点距离任由其肆意游走,无能为力。

饥饿、贫穷、疾病、灾害、死亡,它们充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似乎近在迟尺,无力感被放大着。但是转念一想,那些美丽动人的也同样充斥在我的身边,“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阳光也许偶尔缺席,但是它总是会再次降临。

生活继续着,总要消化那些让人感到无力的事和随之而来的情绪。同样感谢这部电影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后记

本来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阶级,但我发现我根本就没有批判的资格,我似乎什么也不是,我在夹缝中喘息,我无法同时站在这个世界两端,分别以他们的立场讲出公平且客观的事实。阶级这个词过于宏观也过于笼统,也许不尽相同的人生本该就不能被这样轻易地区别对待,也许这个世界永远在不断地颠倒毁灭重生,也许人与人之间的欢喜本就是千差万别无法因此被左右。所以,只剩下了无力感,一种时常被我关注、时常被我忽视、时常又让我警醒的东西。

周二早晨

冬天的湖水静谧而又深沉,它透着寒气的样子警告着靠近它的人:再近一步你将会被这刺骨的湖水吞没,再无挣扎的动力了。

走在冬天的密歇根湖边,便可以体会寒风带来的恶意,冻僵的手指和沉重的脚步似乎是此时逃不掉的宿命。

就像无数文学作品里讽刺的那样,这里的人被漫长的冬天不断侵蚀着,并依旧不断期待着春天的来临。

春天理应已经到来,但一场场接踵而至的大雪和每日低至冰点的温度把这个念头深深地埋了起来。

于是我安逸地守在充斥着暖气的房间里,特地把家里的灯调整成了舒适的暖色调,我倚在柔软的沙发里,深陷其中。

我不愿意动身站起,更不愿意穿上厚重的棉衣离开这明亮又温暖的地方;窗外的雪肆意地狂舞,阴沉沉的天空仿佛把阳光永远地吞噬了,我恐惧这玻璃外的一切,那些寒冷的、阴沉的、忧郁的、灰白的、空旷的。

屋里静得只剩下了秒针的滴嗒声,即使家里没有时钟。距离决定的最后时刻越来越近,此时我需要告诉自己是不是应该动身了。我闭上了眼睛,感受着这份柔软和温暖,思考着屋外的未知和不安,我有些疲倦。

我害怕做选择,因为我害怕起身离开这柔软的沙发以后便再也没机会回去,我也害怕我置身在这温暖的房间里就失去了所有的勇气,任由无力的身体瘫倒在这拥挤的房间里。

这里的冬天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遥遥无期。

九点的闹钟准时响起,该醒了。

元宵节小记

去年这时候,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吐槽我朋友,“吃花生馅汤圆简直是异端”,我口中嚼着芝麻馅汤圆说道。

小时候在宁波,奶奶会在家里包汤圆,我就在那边负责把皮和陷(必须是芝麻馅)搓圆。刚包好的汤圆洁白剔透,但也黏糊糊的,得放在浸湿了的纱布上,不然容易粘在容器里。我也不一定非得等到元宵节才吃,这算是日常的点心。煮汤圆的汤得放上酒酿和桂花糖,那才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宁波汤圆。

那时元宵节总伴随着开学,一碗汤圆以后,寒假似乎就结束了,仿佛新的一年到此时才正式拉开序幕。

高中在国内的最后一次元宵节,那天恰好是周末,我妈给我煮了碗汤圆。不过她至少在我那碗里放了十二颗,可想而知我没有吃完它,我把剩下的端到厨房,就没有后文了。现在想想着实有些懊悔,那时候我怎么可能知道下次回到国内过元宵节已是遥遥无期。

我和他曾有过一年的同居生活,当时的确是有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后来想想似乎那段记忆倒是深刻得很。他喜欢吃汤圆,每次都去超市都会拿上好几包,平时就煮着吃,也喜欢在汤里放上酒酿,拖他的福,我也算是时常能尝到小时候的味道。那年元宵节,我们就忙前忙后地做了桌菜,再配上两碗汤圆,那是家的味道。不知后来他的冰箱里还是不是备着吃不完的汤圆。

厚厚的云层布满了芝加哥的夜晚,今天注定是看不到圆月了。

远方的朋友们、亲人们、我爱的人们,祝你们元宵节快乐,希望你们正在吃的汤圆是芝麻馅的。

勇敢的人

又忍著失望的不解的痛恨的
​又只用空瓶把今天砸碎
然後又哭著對離開了自己的影子道歉
別氣了沒有誰再跟你作對
別哭了沒有誰會心碎
沒有勇敢的人
勇敢的人

賣光了一切 你的肝和你的肺
他們扔了你的世界 去成為更好的人類
那廉價的眼淚就別掛在嘴邊
什麼也沒改變 什麼也不改變

請別舉起手槍 這裡沒有反抗的人
不用再圍剿 這裡沒有反抗的人
反抗的人
反抗的人
賣光了一切 你的肝和你的肺(所謂的過生活)
他們扔了你的世界 去成為更好的人類(一輩子他都在躲)
那廉價的眼淚就別掛在嘴邊(一直在躲一直在躲)
什麼也沒改變 什麼也不改變(沒有出口沒有出口)

一月小结

这个月过得飞快,让人怀疑是不是按到了遥控器上的快进,倍速了我这一整个月。

首先,似乎在人生规划这个听上去很广阔的定义里,这个月的确是被荒废掉了一大半,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似乎还沉溺于前不久发生的事情中,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月大部分事情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导致从心理上开始又些焦急和不安的情绪。

这个月在很多方面跌倒了谷底,但是慢慢地都有了转机;既然到了最低矮的深渊,那么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向上爬行的过程,所以跌到谷底这件事似乎也不算糟糕。很多事情在这个月里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也同时有了对着那个方向的动力。

这个谷在漫漫人生中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在这个层面来说的话,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坑而已,跌一下,拍一下,早晚会被忘在脑后。

学习是一件需要持续的事情,好在这个月的充实程度大概可以和去年的任何一个季度相媲美。从多个维度让我对很多人事物有了更多的理解,当然这些都要归功于周围的人,我相信光凭我自己是无法如此高效地获得这些信息的。当然还有些道理或者说做人的基本原则,都在我身边被很好地体现了出来。例如,有自知之明的确是一件有情商的表现,有时当发现自己被人指责,第一反应永远都不应该是质疑或者无视他人,而是多思考是不是自身的行为确实有问题。

在这已经到来二月份,最主要的是把一月份各类未完成的事情解决,但愿它们全能顺利止步于此。这包括我看到一半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最后的小结,这个月从内到外都让我觉得又些混乱和措不及防,事情发生地很快又让人印象深刻,在这希望所有人都保护好自己,免得受病毒侵扰。

曼哈顿的夜

从宾夕法尼亚车站出来便是宾州旅馆,它已经在那里一个多世纪了,棕黄色的石块雕刻成的希腊式大圆柱和来往的行人诉说着它的故事和历史。

我望着两旁古老又庄严的建筑,有些恍惚,在这做大都市的滚滚历史中,我是多么得苍白与无力。它们永远保持着冷漠的样子,无情地杵在那里看着匆匆的过客,我便突然意识到你我个人的悲喜在这漫漫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

​曼哈顿总是人声鼎沸的样子,每次来都无一例外。这我想起了《纽约客》里的文字。

“纽约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移民大都会,全世界各色人等都汇聚于此,羼杂在这个人种大熔炉内,很容易便消失了自我,因为纽约是一个无限大、无限深,是一个太上无情的大千世界,个人的悲欢离合,飘浮其中,如沧海一栗,翻转便被淹没了。”

​越是这么思考越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和自己无关起来,我不属于这里,似乎也无法属于这里,我置身事外。我想着我最近的悲喜,我想着我这一个月来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无数的瞬间在脑海里一一闪过,就像一一和我擦肩而过的路人,它们和他们就那么离我而去再无法回头。

一晃神,已经走过了十个街区,路灯也准时亮起,天空泛着深邃雅致的藏青色,我十分享受现在这一刻。

突然想起昨夜曼哈顿的小酒吧里,那精致的菜品、甜甜的鸡尾酒和相谈甚欢的两人。这是一个让我无法忘记的曼哈顿之夜,也许正是这一个个活生生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人和他们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曼哈顿之夜才成就了这个让人沉醉的、独一无二的城市。

​没有人真正属于这里,人们前仆后继地来到这里,用他们的身体和灵魂留下了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印记,一个世纪两个世纪。

夜幕降临,我起身来到了时代广场,每次来到这里,就会先想起十年前初三刚毕业的时候第一次踏足这个充满闪光广告牌的地方,那是一种多么不真实的感觉,让人忘不掉。每经过这里一次,回忆便多了一段。正如它的名字那样,它让我在过去的时光里穿梭,再次经历着一幕幕悲欢离合。可我的时光终究只属于我自己,相比之下它是多么缥缈,一段段属于每个个体的时光组成的时代才能代表这里,即所谓时代广场。

我一个人被淹没在了这个地方,这座城市,这个明亮的夜晚。

接着我收到了一份来自纽约客的邀约,把我从回忆里拉回现实,思考片刻我便穿过两个街区一头钻进地铁口,明亮的灯光刹那间消失于昏暗的地下。又是一个曼哈顿的夜。

我与音乐播放器

小学的时候有了一个MP3,那时候就在琢磨怎么下载歌曲到里面,但是一直找不到方式,只能去同学、或者亲戚家的时候,搜刮一遍大家的.mp3,好在当时大家的电脑里不是歌曲就是电影,倒也是收获颇丰。

后来到了初中,有了一个第三代iPod nano,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多了起来,接着我知道了QQ音乐,自从知道下载歌曲那么轻松以后,我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发不可收。那时候住在学校,每周末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新的歌曲塞进那小小精致的盒子里。有些是同学那听到的,有些是排行榜上看到的,也开始接触起了欧美流行音乐,让人耳目一新。每周新的歌曲会陪着我度过五个夜晚,初中就这么过去了。

高中的时候有了iPhone,有了可以离线收听的iOS版QQ音乐,获取音乐的方式变得简单。听到心动的旋律可以立刻找到他们。那时候,当我我第一次看到可以随时离线的流媒体播放器,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时代确实变了。但那时我依旧热衷于把歌曲从电脑上下载下来,小心翼翼地保存好,或是放手机里或是放在iPod里。高中那几年是少有的欧美流行佳作井喷的几年,目前还活跃在欧美歌坛的几位Diva也是那个时候确立了地位。我同样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听一些摇滚乐,但是依旧是零零散散的。高中的最后一年我开始用起了刚刚推出的网易云音乐,算是比较早了,那时候和周围的同学介绍这款音乐播放器的曲库是多么丰富和简洁时,大家还有些不屑一顾。那时候各大流媒体播放器也没有版权这个说法。

到了大学,彻底转战了网易云音乐,一来是QQ音乐上的歌曲变得鱼龙混杂,二来是网易云的用户体验确实好上不少。民谣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听的,我觉得大部分人喜欢的民谣都是在网易云上面听到的。我很喜爱网易云,感觉自己终于又脱离了一个被腾讯掌控的部分。大三的时候,事情又有了转折。首先是VIP也无法在非中国大陆区无法听到大部分歌了,这里我暂时把它叫做“灰色危机”,因为一夜之间歌单大部分变成了灰色,就像自己收藏的东西一夜之间都被上缴了似的。那时候的QQ音乐依旧坚挺,只要你是尊贵的绿钻会员,你就能无视网易云音乐里的那句“此歌曲无法在当前国家/地区播放”。所以在好友的建议下,我就又找回了当年的QQ音乐,把最早的歌单改了个名字雪藏,最后再把网易云的歌单倒了过去,灰色的歌曲又恢复了生机。不过当然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因为开一个VPN还是能解决这个问题。最要命的是有一天网易云的对大量歌曲失去了版权,腾讯还是爸爸,有钱能有什么办法,而且谁敢得罪这家公司呢。于是直到周杰伦也消失在了网易云音乐里的那天,我就几乎失去了理由打开网易云。好景不长,愉快地在腾讯提供的温室里享受了一年以后,QQ音乐也迎来了它的“灰色危机”,失落、沮丧、彷徨、愤怒接踵而来,一方面心疼自己尊贵的年费绿钻会员,毕竟开会员的最大目的就是听那些被“反墙”了的歌曲,另一方面只要一想到未来的日子需要靠VPN度日就有些惊慌失措。

在另一方面苹果开通了自己的流媒体服务,一开始我也是十分抗拒,因为一想到我自己花了不少钱在iTunes买的专辑或者单曲就有些心痛,毕竟它们之后就可以被任何人肆意拿出来或者抛弃。后来大势所趋,加上有了学生优惠,还是开了会员。但是我依旧挺怀念刚来美国的时候,用心地听每一首歌的试听部分,当确定自己不会后悔的时候才花1.29刀买一首歌,或者是给之前一直听的盗版补票。这一种小心翼翼地挑选歌曲,每首歌都被赋予上真实价值的感觉让我怀念。

最近又用回了网易云音乐,它的算法依旧是那么的精准,直击心灵。同时再次感谢来自周的礼物。我依旧每天起床和睡前准时打开QQ音乐,随意点进一首歌顺序播放歌曲,以至于我能记得歌单每首歌的位置,以便在想听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们。我依旧开着五元一月的学生版Apple Music,它之后再也没有让我验证过学生身份,我也就没再管了。这便是我和音乐播放器的故事。

转载自贴吧…个头,好吧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口气真的太像贴吧/豆瓣/天涯连载文了,“我与XXX的十年”。

我最近开始思考我到底喜欢你的什么,不喜欢你的什么,我喜欢你对某些事情的偏执,却不喜欢你对规则清晰的界定;我喜欢你对追求自由的向往,却不喜欢你对感情的随性;我喜欢你对未来清晰的方向,我却不喜欢你对过去的执念和与之而来的影响。但这些就和你我一样,纵使充满矛盾和费解,也无能为力。

你说我们合适吗,在某一些方面是的,比如说进行聊天的时候、出门在外的时候、甚至吃饭的时候;但是生活也不仅仅是这些,剩下的失望、遗憾、后悔便无处安放。

好在两个月并不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它也只是我们生命长河里微不足道的一小片时间碎片而已,拾起放下,就只有一瞬间而已。说来也有趣,我情感的消逝原来可以如此迅速,就像我们看过的日落,夕阳消失了、余晖暗淡了、海鸟飞走了、潮水退去了、黑夜来临了。

希望你我都能学到些什么,而不是我和他人提起这事时,收到对你说的那句:“还是没有成长。”

  • © 2014-2024 Jason Yan
  • PV: UV: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