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八月小结

这个月所有的出行计划因为种种原因被暂缓了,不过也因为这样,我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搬家这件事上面,经过了差不多半个月,现在总算是安定下来了。

一旦安定下来就会开始想添置一些物品,比如咖啡胶囊和咖啡豆,还有各式餐具和新的洗漱用品。一有空就想着拿起手机,网上购物。好在我不算是个有很强购物欲的人,希望自己的物品尽量少而精,所以似乎也不会乱买一通。(应该吧)

有了时间和4K电视以后,看电影成了我下班以后的非常合适的选择,于是原本一直有的补奥斯卡最佳电影提名的计划又被拿了出来。这几周陆陆续续补了好几部电影,大概是以一周两三部的速度推进着,看来不出多久就可以把这个列表里的电影看完了。

这个月结束也就意味着暑假结束了,周末外面的人但愿可以少一些。这个月已经开始打卡了拖了很久没有去的建筑展,大概是暑假结束展期也结束了,不得不下定决心去一趟。在上海的好处就是全国最好的展总是会出现在这里,不得不说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周末总是不愁没事情做,每周末光是看个展就已经看不过来了。

又捡起了那些玩到一半PS4游戏,并激励自己等着把架子上的游戏都玩了以后我就买PS5,上头的劲过了以后就想立马撤回这句,看样子PS6出来之前我都没法把我这些屯着的游戏都玩了吧。

自从把Apple Music换成美区以后,才完整体验到了Apple Music优秀的地方,最大不同就是美区有的社交系统(国区以前有后来被阉割了)。我不由感慨,如果能赚到钱的话,苹果都能把社交系统做好。具体表现在,你能看到你关注的人正在听的专辑或者播放列表,每天还会创建一个由你的朋友正在听的歌组成的动态列表。一切都是不影响你本身的使用体验而出发的社交系统,我觉得作为音乐软件的一部分,比起评论点赞数等影响个人判断的社交元素,这样的程度刚刚好。

对了,最近明显感觉我家的狗长得好看了不少,它做坏事时也不忍心教育了。那天它被打屁股以后,立马睁大了眼镜,泪汪汪看着你,真的就是什么气都消了,“算了算了,下次注意点吧,而且就算不注意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个月的小结拖着拖着又过了半个月,本来一些想说的事情就因为有了新的更新只能放在下个月再说,看来之后还是要每个月及时写好才行。

这个月一过,上海就算正式进入秋天了,往年在上海的九月总是让人激动不已,希望今年的依旧如此。那么下个月再见。

搬家随笔

我似乎总是不断在搬家,自从去年回国以后也同样如此。这一次搬家从看房到敲定入住再到今天彻底搬完经过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也不是有意把时间拖得这么长,而是正好的的确确在不影响到正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收拾、整理、搬运,并且置办新老住所的相关事宜。

我也似乎没有觉得搬家是一件麻烦得不得了的事情,反倒搬家以后因换环境而产生的兴奋感往往超过了搬家所带来的疲惫。我会在搬家前一段时间就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这往往发生在夜晚,审视自己的物品时总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把它们按照刚来的时候的样子摆回盒子里,接着再放进大纸箱中。

最先收拾的那批物品总是自己最喜爱的,小心放置、仔细包装;不像最后一些丢了不舍得、但是好像可有可无的东西,一股脑的装进宜家蓝色大编织袋中,既然它们占了不少空间,那就不要再让我花时间了。

有的物品随着一次次的搬家,慢慢消失了;有的却跟着我走南闯北,换了不少住处;有的甚至坐过不止一次跨洋航班,还有的已经只留在了记忆里,偶尔在这样的时刻才会被想起。

也许世间事物大抵都离不开离你而去的宿命,就像一切终将消散;它们将会陪你度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光,它们或者影响了你或者改变了你,当一切沉寂,你终须一别。

我们也不必太执着于这些具像化的实物,纺织物、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没有什么材质是永恒的。拥有喜欢的事物固然开心愉悦,但得不到就得不到吧,失去了就失去了吧,有什么大不了的。

辛丑年七月小结

炎热的天气几乎是这个月每天都会提起的东西,不过似乎也因为开空调盖被子睡得香的缘故,这个月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上不少,总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 旅行
    这个月的旅行目的地是南京,好像自从周同学毕业离开南京以后,我也再没有去过那里,这次便说走就走了。好在南京离上海不过两个多小时的高铁,周五下班以后坐上高铁,简单收拾一下,没多久我就出现在了南京南站。特地定了一个新街口附近的酒店,事实证明这个选择非常正确。那周末恰逢三伏天,外面已经热到站不稳,于是在室内逛逛吃些东西,接着回酒店的半开放式室内泳池游个泳,如度假一般在南京休整了两天。
    回来不到一个礼拜,南京机场那边就爆发了疫情,松了口气感慨好在自己回来得早,不然可能就要滞留在那边。也因为这个疫情,八月份的旅行计划大概率要泡汤了。如果运气好可以出行的话,北京应该是我的下一个目的地。

  • 搬家
    在现在这里住了小半年以后,决定换一个地方租并且找到了室友一起。经过半个礼拜的看房,最终决定在一个品质相对较高的小区里租住。本来因为房租多了一些便觉得有些肉疼,后来得知这里十万多的房价以后就觉得有些物超所值了。
    这个公寓最吸引我的地方首先是房间面积很大,客厅和房间都很宽敞,南北朝向各一阳台,餐厅和厨房也没有任何局促的感觉,厕所也是令人惊喜,同时配备了浴缸与淋浴间。其次,小区的品质相对较高,给公寓配备了全屋地暖和中央空调,一梯两户保证了隐私,人车分流也非常适合我遛狗。不禁让人期待起入住以后的生活。

  • 台风
    七月份的上海,台风似乎难以避免,这次的台风因为被大力报道,搞得所有人都人心惶惶,再加上河南暴雨造成的影响,上海便大范围地停运公共交通,公司也不出意料地宣布全体放假。最后这场台风安稳地离开了上海,似乎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 反思
    七月小结竟然拖到了月中,可见最近是真的忙,每周末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周中下班以后又什么都不想做,这样的状态可能需要改善一下了。而且好像下班以后也没怎么看书,似乎也没看什么视频和剧,更没有学习健身,不禁好奇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

夏天接近尾声,下个月的温度又将回到舒适的范围,美妙的八月来了。

无题

时至今日,我都依然觉得2019似乎才过去,恍惚中回过神来,2021也已过了一大半,这种时间上的错乱感时常困扰着我,特别是在这样寂寥的雨夜里。

我不愿去思考为何这一年让人如此深刻,也许是因为那是疫情爆发前最后一年,又或许我在那一年经历了太多事情,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那一年似乎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最好的一年了,对我而言如此,对大多数人而言也是如此。

如今我竟难以相信那一年我几乎每个月都在不同的地方旅行,从迈阿密到纽约到加州到波士顿,再到日本到加拿大,还回了躺国,从上海到周边再到北京;那一年我去了三个不同的迪士尼,那一年我看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日出日落,那一年我几乎把所有能拿出来的时间都用来探索这个世界。现在回想起来,那就像是风水岭一般把我最近这些年一分为二了。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还能再见到大西洋,我也不确定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那些曾经走过的地方,也许是明年后年,又或许是更久以后。

雨稀稀拉拉着,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就像很多苟延残喘的事物,微弱地延续着,持续地存在着。

The Week of Apple One

自从上周凑齐了6个人的family plan以后,5刀每月的Apple One使用正式开始,其中有我一直在用的Music、iCloud和TV+,也有曾经试用过的New+,剩下的Fitness+和Arcade则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今天来说说我的使用体验心得。

iCloud

我把用了最久的iCloud放在最前面说,在国区账号的iCloud也是一个family plan,所以目前就还是把资料都存在国区没有迁移,但是使用上毫无影响也感觉不出来。暂时不做迁移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国内使用时担心速度会变慢,虽然大多数都和我说几乎感觉不出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现在已经被iCloud绑定了,无感的相册照片存储,各个设备之间文件的同步,还有自动备份、钥匙串等等功能都让人“用过就很难再回去了”。而且这么大的数据量迁移成本很高,不得不说iCloud可以说是苹果生态内服务的第一步,6元人民币/0.99美元的入场费也相当平易近人;但只要踏出这一步,你就掉进这个精美的生态内了。那关于iCloud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就是要不完全不用,买一个大容量的iPhone,要么就是一直用到不再用iPhone为止。

Apple Music

这几乎也是我从一开始就用到现在的服务,通过学生优惠,国区每个月5元的价格几乎是市面上最便宜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并且和网易云或者扣扣音乐不同的是,你只要开通了服务,然后只要平台上有的曲目你都可以无限畅听,从来不会有新专辑需要另外购买的情况。而且对会员都是一视同仁的,无论你是学生对折版本,还是正处于试用期,或是全价付款,你能获得的体验没有任何区别。

当然Apple Music最吸引我的还是,简洁的界面和漂亮的交互界面,比那些花里胡哨又占用大量内存的音乐软件确实体验好上太多。另外最近Apple Music开始提供了更高质量的音质,也就是高码率的无损音乐,可以说是主流平台内提供最高音质的平台了。(不过我也没有设备来感受这个级别的音质)

Apple News+

之前试用期的时候使用过一段时间,不过回国以后使用这项服务就有极大的限制,作为一项仅提供给本国用户的服务倒是也可以理解。本身这项服务主要用于杂志和报纸的订阅,其中不乏国家地理、时代周刊这类知名杂志,要是你平时就有看其中的杂志的习惯,这项服务是物超所值的。并且它的浏览体验十分出色,增加了一些纸质杂志没有的交互方式,例如可动的图像。

Apple TV+

这也是一项从发布开始就用到现在的服务,也有一年多了。当时只要用新设备登陆,例如iPhone、Mac,即可自动获得一年的试用,来弥补第一年内容匮乏的问题。然而我猜想可能是因为赶上疫情,新的原创剧依旧很少,更是几乎没有一个爆款剧目,相比Netflix更成熟内容供应团队,苹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即便这样,我依旧在这一年看了一部分TV+上的原创或独占的剧和电影,比如汤姆汉克斯的电影,还有美队的新剧。支撑我看这些内容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TV+目前没有被墙,不用另外翻墙观看令人十分舒适,第二是因为它作为第一方软件,系统集成度很高,比如有专属的Widgets,所有苹果设备无缝同步进度,打开基本没有等待时间,App占用系统空间极少等等。另外还有一些锁碎的小细节,比如支持与AirPods一起获得杜比音效和空间音频,在支持的设备上自动开启4KHDR,画中画模式等等。总得来说,目前Apple TV+上的观看体验已经做的十分完善了,就差官方再多增加一些内容,希望未来可以多出些剧和电影吧。

Apple Arcade

这是苹果自己的游戏订阅服务,我一直觉得单独开有些亏,因为本身很多游戏就是只需要花极少的买断费用就可以玩到的,独占内容也很少。但是既然是包括在Apple One里,那么不用白不用,我就开始在Arcade游戏列表里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游戏玩。

时间有限,我就玩了Mini Metro和太鼓达人,关于这个服务,我的感受是这样的,订阅制更适合那些3A单机大作,因为本身游戏流程也不算长,可能一个礼拜就可以打完,这时候每个月玩一两款游戏就可以值回票价了。而Arcade上的游戏基本以手游为主,大部分手游的一大特点就是可重复游玩性很高,也就是很多时候你也可以一遍遍玩来达到成高的分数等等,那么这些游戏直接一次性买断明显更值得一些。所以总得来说,如果没有Apple One,我不会去订阅这项服务。

Fitness+

最后来说一下Fitness+,这其实就是Apple版的Keep,跟着提前录制好的教练视频来进行运动。优点是很明显视频质量很高,歌曲选取看起来也是花了心思。最让我满意的是和Apple Watch的联动,当你任意设备上开始运动的时候,Watch上的运动计时会自动开启,并且在你的设备上也可以同步浏览这次的运动进度。Fitness+的推出也正好赶上了疫情,很适合那些没有机会去健身房的朋友。并且可以作为是平时健身的补充,在早上或者晚上来一组一二十分钟的运动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Podcast+ ?

今年WWDC上,Podcast+正式上线,也就是可以允许原本免费的播客变成订阅制,这对播客作者来说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虽然目前还不知道会不会出一种全平台随意听的订阅制服务,但是如果有的话这项服务大概率也会被加入到Apple One的套餐中。我很常听播客,如果Podcast+的推出可以让播客质量变得更高的话,我是非常乐于为此买单的,十分期待它的上线。

总得来说,Apple One对我来说还是值得的,大部分服务我每天都会使用到,我也因为它尝试了一些新的服务,体验还是很不错的。我觉得这也是苹果的用意,用相对成熟的服务(例如iCloud和Apple Music)去带动剩下没有那么热门或是才启动不久的服务,一旦一项服务用的人多了,那么对于平台或是内容供应者都是利好的,于是便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再几个月等新鲜劲过了以后,我再来更新一下使用心得吧。

辛丑年六月小结

说到六月的天,就不得不说南方的梅雨季,每天都随时要下雨的样子再加上无比闷热潮湿气候让人常常觉得不适。这个月一过也就意味着今年已过半,回看自己年初时候的愿景和计划,只能说是大差不差,勉强算是达成了一些。先来讲讲近期的事情。

  • 日语
    这个月开始捡起了以前的日语学习,又从背五十音开始,但这最开始应该也是最枯燥的一部分。我为什么要动这个念头呢?主要是因为希望在一些空的碎片时间找一些能够用任何设备甚至不用设备就能做的事(是的,其实主要是在午休和上班摸鱼的时候)。这个时候反复背诵书写五十音就十分合适。

  • 守望先锋
    因为周年庆,最近我又玩起了好几个月没碰的守望先锋。这是一个我2015它开始运营就玩的游戏,所以即便几个月没动,突然上手依旧是挺得心应手的,没有任何不熟悉的感觉。(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个游戏更新得奇慢无比,已经差不多一年没有出新角色了。)似乎有些怀念去年这个时候在家每天准时发车的晚上。顺便,它应该是我下一期游戏系列的主题。

  • 手冲咖啡
    之前看中了一套非常精致的手冲咖啡套装,却一直没有下手。在忍受不了公司简陋的雀巢自动咖啡机以后,我决定不如在家冲咖啡喝。手冲应该是投资成本最低的选择。于是从挑选滤杯、长嘴壶、磨豆器,再到寻找口味合适的豆子,也花了不少时间。顺便,如果有什么好喝的豆子,欢迎推荐给我。

  • 旅行
    勉勉强强达成了一个月出一次上海的计划,这个月临时决定去隔壁苏州,一来是真的很近,过去十分方便,二来节假日去城市里只要避开景区就不会人挤人了。接下来的一个月大概可以出一趟远门了,打算请一天假,目的地应该是北方城市,虽然具体还没决定好。最好是海边,好久没有去看海了。

  • 编程课
    计划从暑假也就是下个月开始在以前同学开的培训机构里开一个少儿编程课,正好我也想做这个事情很久了,既然同学那边有机会就一拍即合了。我的想法是每个周末拿出半天来上课,可能还要再花一些时间来备课。至少目前我的生活节奏足以应对了。另外,编程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想带一个小团队,来去参加乐高机器人MindStorms相关的比赛。当年我初中参加这个比赛的经历让我现在都意犹未尽,边搭乐高边学习编程这种事谁会抗拒呢,这也算是延续自己的爱好。

  • 工作
    当初入职不久之后,就做好了这份工作做三年的打算,如果按照这个计划的话,现在已经是六分之一过去,我也已经完全习惯了这里的节奏。目前并没有让我感到不适的地方,也没有瓶颈的感觉,似乎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这让我有了一种公司是付我钱让我继续学习的感觉。我在的这个lab里的同事们也都友善简单,并没有感受到社会的复杂。那么三年过后的打算目前还没有眉目,可能重回校园读个书,如果疫情结束一切回复如常的话,去欧洲是个理想中的选择,边读书,边把整个欧洲游历一遍,这几乎是我的梦想。稳妥的选择便是回到北美,一切就又将是熟悉的生活了。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吧。

这似乎又是平平无奇的一个月,翻了翻去年的六月小结,好像一切又有了因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里也不断地催我回去。的确目前先回上海对我来说是个更习惯、安稳的选择。我过去曾不断地期待着回到上海生活的场景,但是真到了让我选择的时候却让我有些犹豫,我也不知道是在犹豫些什么,明明孰优孰劣那些理由早在我的脑袋里演算了无数遍,但真的让我做一个有可能不回美国的打算时,却有些不舍。

去年犹豫中的决定促成了我现在的生活,其实很多事情不都是这样一步一步随着不同的决定而有了结果吗?它朝着某个只能前行的方向不断探索着,并最终成为了我们的生活。

儿时琐事二三

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浙江宁波的港口附近,家族似乎从很早开始便从商了。这也不难理解,作为近代最早通商的港口城市之一,在这里的人自然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并欣然接受到商业化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于是也不难理解,家里从小也没有太在乎我成绩如何,倒是常常对我说,成绩差不多就行了,还有很多更有意思的事情。

爷爷的父辈早些年在这里开过当铺,后来随着曾爷爷的离世就没有了下文,仅留下沿街四栋两层的独立房屋,分给我爷爷在内的四兄弟。这个对我来说的祖宅后来因为街区的改造,首当其冲被拆迁了,那时我不过五岁,于是小时候对于它的记忆大多留在了一本本相册里。

家门口的街道直接通到中心的商业街上,奶奶常常带着我走到那儿去吃生煎和小馄饨,那家生煎店后来名气越来越大,据说如今还有人从上海开车过去吃。而我对它的记忆则停留在了小时候,上一次路过那条街已经是下午,那家生煎店早已卖完当天的份额关门休息了。

小时候那会周围的邻居街坊似乎都认识我,于是家里会叫我去街角的杂货店打”老酒“,在南方一般把黄酒叫作”老酒“,除了做菜时候当作料酒以外,我们家还会煮沸了喝,冬天临近饭点,厨房里甚至整个家里都弥漫着热酒的香气。

说起酒,我奶奶总是在每年这个时候的杨梅季酿起杨梅酒(当地称作”小酒杨梅“),一缸一缸铺在杂货间的地上。于是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里,每餐一定会有餐前的杨梅酒。别小看了听上去温和酸甜的杨梅酒,这是以白酒为基酒酿制的,度数绝对不低,杨梅酸甜的果味略微掩盖了白酒呛人的酒味,让它变得容易入口许多。夏天的餐桌上,大人们喝酒我和奶奶吃浸过酒的杨梅。现在想想,可能爱喝酒这件事就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吧。

房子的背后是一条长长的弄堂,每家的后门在白天总是敞开的,方便邻居街坊互相来往。每年雨季来临时,我记得我会把小木凳搬到后门门口,看着雨水从房瓦上滴落的样子,稀稀拉拉的雨声穿过整条弄堂,安静极了。

辛丑年五月小结

回想一下,自从高中毕业以后,五月基本上就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一个月。月初伴随着期末,长达三个月的暑假便正式开始。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了工作。

这个月的天气虽然热,但也不至于像夏天那样每天都不愿意出门,上海的五月处于春天的尾巴,夏天的温度不断地试图侵蚀,却被一场场春雨挡住了去路。在六月上海的雨季来临之前,我给自己安排了不少适合这个季节的活动,旅行、音乐节、森林公园。试图给这个五月增添些深刻的记忆。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有了回国的念头,而如今这个念头照进现实,就如我想的那样发生了。我也不知道这种想一出是一出的决定到底正确与否,还是说这是每个人在这个年纪里都会面临的。去年这个时候还在为各种事情忙碌和烦恼,还伴随着离别前夕的伤感;如今不过一年,一切好像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围城」的尾声,方渐鸿回想自己一年的经历那样,无论是此时的心态还是身处的环境和状态都已无法和彼时在大洋彼岸同日而语了。

和朋友提起近况,我回应道:“我似乎挺满意现在的生活节奏的,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也有足够的选择权。目前还不需要为那些沉重的事情做计划,也不必做出妥协和忍让的举动。再者,亲朋好友们都友好健康,并大多都在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所生活着,挺好。“这也许是因为我已经躺平了,我开始不再斤斤计较那些难以获取的事物,我开始关注起那些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幸福感。我开始肆意地支配起我的时间,每个周六周日我都可以去完成一些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即便有些事情其实还挺无聊的。

我也不知道这样让我毫无苦恼的生活将会持续多久,也许是未来某一天在工作上遇到瓶颈的时候,也许是将要面临一些来自社会的压力的时候,也许是某一天和身边的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又或许是意外来临时。但不管怎么样,至少在未来写20XX的五月小结时,我可以回想起我在曾经的某个阶段甚至说不出一件烦心事,这样状态的生活我也拥有过。

对了,这个月买了两本书,一本是白先勇的「纽约客」,正如题目一样,这一一本可以让你对纽约这个城市有更多印象的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本就不属于那个地方的人们。另一本则是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想拜读这册书已经很久了,更多的就等读完以后再更新吧。本来打算先把已有的书看完再买新的,但是一走进书店就把这念头抛在脑后了,管他这么多呢。

那么这个月就说到这,一起迎接夏季的到来吧。

我做了一个梦

我做了一个梦。

我又看到自己重新又走在芝加哥中国城的街道上,走进一家常常光顾的餐厅,里面的陈设、桌上的菜单、还有前台收银的大姐,他们似乎没有任何变化,这一切似乎与我无关一般正常运转着。

确实,这一切理应和我无关地运转着。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眼前的这一切却如同当年一样,似乎这部分时间被折叠了起来,收进了时空的裂缝里。可能我在他们的角度也是如此,我仅仅是一个曾经来过而如今又来光顾的食客而已,在这个相同的空间里以不同的时间交集。

墙上被架起的老实电视机好像永远都在放TVB电视剧,窗边鱼缸里的鱼不知是否还是曾经那些。我没有翻菜单,脑海里便蹦出了几个菜名,那就它们了吧,顺便再要杯冻柠茶。这里在周末总是爆满,小小的空间里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人,聚会无论大小,这里好像总是最稳妥的选择。

回到曾经十分熟悉的地方是一种特别的感觉,人的情感在此时因为环境而变得强烈,过去的情景浮现,在此刻被催化。

此时我似乎还是不敢相信我回到了这里,这里对于我已经变得如此遥不可及。也许我也知道,一旦我离开了那里,再回到某一家餐厅的机会将变得渺茫,我的最后一次光顾便是倒数一次两次了。

我还是没有等来我想要的菜,我没有看到它们从厨房出来这个梦就结束了。梦的结尾是夏天的傍晚,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等待着,也许我还在等着谁又或许我仅仅是等着上菜而已。店里很安静,鱼缸里的水泵声变得十分突兀,还有电视里那永远没停过的粤语台词……

我为什么还在玩「阴阳师」

前言

很久没更新这个系列,主要原因还是发现自己前两篇调起得太高,于是要找出这类有代表性且有很多点可以讲的游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能接下来我更新的频率会高一些,涉及到更多种类或是平台的游戏,但相对应的,内容方面会根据游戏的内容量有所删减,这样会更好一些。这次带来的是当年一款现象级的手游——阴阳师,也是它开创了目前手游界最大的IP之一(怕被打加上了之一,但是我觉得说是手游最大IP也不过分)

常常有朋友问我玩什么手游,我就会回答「阴阳师」「明日方舟」。有时候有人就会问玩了这么久了吗?确实即便除去中间退坑的时间,我也已经签到了1500天,确实很久。便想分析一下我为什么还在玩这款游戏。

在签到一百天时的记录

欧皇本皇?

我相信很多人退坑这个游戏是因为自己什么都抽不到。相比之下,我没有氪金过任何648,也没有冲动消费,可能是期待降低了,所以每次抽到东西总觉得很意外也很惊喜。更重要的是,我确实很欧,在早期SSR角色很稀有的时候,我上来就抽到了一个,没过几天又来了第二个,后面永远都是我养成它们的速度慢于我抽到新角色的速度,这就使得我从来也没有对某一个新出的角色有执念,然后冲动氪金,最后什么都没有气得删游戏。

即便在我退坑的一段时间回来以后,没多久又抽齐了所有的角色,也是让我感觉到了这个游戏对我的善意。大概是这个号本身就被标记上了“欧皇标签”。而很多当时一起玩的朋友,放弃也正是因为似乎被发配到非洲,从开始玩脸黑一直到退坑。这就像我一个朋友说过的,游戏这么多,这个玩得不爽换一个游戏玩就是了。

收菜放置手游?

这个游戏可能很肝,但也可以十分休闲。如果我累了,我只需要上线签个到,领一些每天送的东西,也就是只需要花一分钟收个菜,就可以了。我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手游的体力系统,这个系统本质是让玩家不要一下子太上头,但又可以记着时常上游戏游玩,因为体力一旦到达上限就会有要清体力的压力。

手游因为可以随时玩的特性,所以比起端游,它更容易无限时长地游玩,很多人厌倦一款游戏就是因为它过多占据了个人时间。体力设定最早来自于「Candy Crush」(在相对出名的游戏里),体力系统算是改变了一个手游只能火一小段时间的状况,让玩家把刚开始玩游戏时的冲动劲儿延长,并配合上游戏开发团队规律地更新,便可以长线运营一款手游了。这个系统的坏处也是有的,玩家会意识到体力系统带来的强迫性,总会人抱着要是体力满了就浪费了的心理,于是可能差不多每隔八个小时或是半天就要打开游戏清体力,这无疑也是一种压力。

我囤积了几乎用不完的体力

而阴阳师早在两三年前就出了一个存储溢出体力的系统,相当于弱化了体力上限这个概念。而我经过长时间的囤积体力,现在有将近十万的体力,正常来说一百的体力,对于一个刷素材只要3点4点体力的游戏来说,这个数目的体力使得我再也没有了需要清体力的焦虑,这也是我不想玩时只要收个菜的底气。

完全满足收集癖囤积癖?

说到囤积体力这件事,这个游戏非常好地满足了我的收集癖和囤积癖。我玩RPG类型的游戏时总有收集道具的习惯,但其实很多道具它们真的就是永远地躺在了我的背包里。这个游戏作为一个长线运营的手游,囤积素材道具是十分有成就感的,因为这让老玩家可以在游戏里无比从容。游戏里的基本指数都可以囤,金币、抽卡的符咒、体力、养成类素材。每次我看到自己上亿的金币,总有一种什么都不缺的满足感,我可以瞬间培养出一个套全新的队伍,我也可以用我的体力连肝三天三夜。游戏玩家会把自己称为“囤囤鼠”就是这么来的,可以囤积的游戏方式满足了包括我在内的游戏玩家那一部分囤积癖。

而抽卡恰好满足了我的收集癖,不仅要抽到它们吧,还会把每个人都培养一下,遇到喜欢的更是多培养几个,然后换上不同的皮肤。官方也有意地推出了众多收集要素的功能,精美的仓库(也就是放置收集到的人物的地方)设计也让收集变得更有成就感。

我的“仓库”

更像一个养成类游戏了

我也慢慢把这个游戏当作成了一个养成类游戏,每天上线领一些素材,或者恰好有活动的话进去打一打活动。最主要的还是期待新的式神推出,或者自己喜欢的式神有了新的皮肤之类的,然后把他们一个个养大,起个名字,上线时摸摸他们互动一下,大概也就这么多事情了。

其实换种方式看待这个游戏,它会变得有趣的多,当我这么把它当成一个养成类游戏以后,试想哪有一款养成类游戏可以运营将近5年时间,还保持每周更新内容,每个月添加新的养成对象的?而且每一个养成的崽儿都有自己的声优、多种插画、皮肤、3D建模、背景设定、相关剧情、官方周边,运气好的话还有角色设定相关的CV动画、手办等等,我敢说没有任何一款养成类游戏能做到这个程度,更何况这个游戏还能有其他玩法。

今年「阴阳师」官方与「鬼灭之刃」的联动,和以前的联动一样把动漫角色搬到了游戏里

官方对游戏IP的重视

可以发现网易试图把「阴阳师」这个IP打造成一个类似于「宝可梦」那种大型IP,比如之前火爆的以游戏内剧情为主题的音乐剧和近期的电影,还会举办线下活动,例如去年在上海的庙会祭典,与肯德基的联动,主题周边店的开业;当然还有几款同IP的衍生类游戏。一旦这个模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活动增加了玩家的用户粘性并且吸引了新的玩家,游戏玩家增多提升了游戏的流水,这些收入又可以支持出新的活动……不过当然这一切都因为背靠于网易这么一家大型游戏公司,公司前期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投入于游戏,中期又有足够的资金度过成长瓶颈期,当玩家群体庞大且稳定以后,还能投入资金同于其他线下衍生品。

以游戏剧情为蓝本的音乐剧

作为一款游戏的玩家,在院线看衍生电影,在周边店购买周边,在各种游戏展漫展上看到熟悉的COS,在线下参与到各种联动活动中,是一种很美妙也很令人兴奋的体验。正如你在地铁站、或是走在街上时,看到自己喜爱的游戏、电影、动漫、歌手的海报被印在墙上,这一定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情。

官方出品的相关电影第一部「侍神令」

线下节日祭典活动

后记

其实这次我并没有过多去讲「阴阳师」本身有多么好玩,或是里面人物地设定多么有趣,我考虑到这款游戏的体量已经十分巨大了,我也很少建议身边的人从头开始进来玩,确实会很花精力,也会感到挫败和失望。如果对日本的妖怪故事有兴趣,对阴阳师的故事有兴趣的话,完全可以去看看相关的电影、还有「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小说原著。此时我又要拿出「宝可梦」来举例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喜欢宝可梦都是从动漫电影和漫画开始的吧,这大概就是IP游戏的厉害之处,游戏慢慢成为了巨大宇宙的一部分,不论你是喜欢看电影漫画动漫、还是喜欢买周边,你都可以轻松的踏足这个宇宙,去探索其中精彩的部分。

  • © 2014-2024 Jason Yan
  • PV: UV: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