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六月小结

说到六月的天,就不得不说南方的梅雨季,每天都随时要下雨的样子再加上无比闷热潮湿气候让人常常觉得不适。这个月一过也就意味着今年已过半,回看自己年初时候的愿景和计划,只能说是大差不差,勉强算是达成了一些。先来讲讲近期的事情。

  • 日语
    这个月开始捡起了以前的日语学习,又从背五十音开始,但这最开始应该也是最枯燥的一部分。我为什么要动这个念头呢?主要是因为希望在一些空的碎片时间找一些能够用任何设备甚至不用设备就能做的事(是的,其实主要是在午休和上班摸鱼的时候)。这个时候反复背诵书写五十音就十分合适。

  • 守望先锋
    因为周年庆,最近我又玩起了好几个月没碰的守望先锋。这是一个我2015它开始运营就玩的游戏,所以即便几个月没动,突然上手依旧是挺得心应手的,没有任何不熟悉的感觉。(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个游戏更新得奇慢无比,已经差不多一年没有出新角色了。)似乎有些怀念去年这个时候在家每天准时发车的晚上。顺便,它应该是我下一期游戏系列的主题。

  • 手冲咖啡
    之前看中了一套非常精致的手冲咖啡套装,却一直没有下手。在忍受不了公司简陋的雀巢自动咖啡机以后,我决定不如在家冲咖啡喝。手冲应该是投资成本最低的选择。于是从挑选滤杯、长嘴壶、磨豆器,再到寻找口味合适的豆子,也花了不少时间。顺便,如果有什么好喝的豆子,欢迎推荐给我。

  • 旅行
    勉勉强强达成了一个月出一次上海的计划,这个月临时决定去隔壁苏州,一来是真的很近,过去十分方便,二来节假日去城市里只要避开景区就不会人挤人了。接下来的一个月大概可以出一趟远门了,打算请一天假,目的地应该是北方城市,虽然具体还没决定好。最好是海边,好久没有去看海了。

  • 编程课
    计划从暑假也就是下个月开始在以前同学开的培训机构里开一个少儿编程课,正好我也想做这个事情很久了,既然同学那边有机会就一拍即合了。我的想法是每个周末拿出半天来上课,可能还要再花一些时间来备课。至少目前我的生活节奏足以应对了。另外,编程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想带一个小团队,来去参加乐高机器人MindStorms相关的比赛。当年我初中参加这个比赛的经历让我现在都意犹未尽,边搭乐高边学习编程这种事谁会抗拒呢,这也算是延续自己的爱好。

  • 工作
    当初入职不久之后,就做好了这份工作做三年的打算,如果按照这个计划的话,现在已经是六分之一过去,我也已经完全习惯了这里的节奏。目前并没有让我感到不适的地方,也没有瓶颈的感觉,似乎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这让我有了一种公司是付我钱让我继续学习的感觉。我在的这个lab里的同事们也都友善简单,并没有感受到社会的复杂。那么三年过后的打算目前还没有眉目,可能重回校园读个书,如果疫情结束一切回复如常的话,去欧洲是个理想中的选择,边读书,边把整个欧洲游历一遍,这几乎是我的梦想。稳妥的选择便是回到北美,一切就又将是熟悉的生活了。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吧。

这似乎又是平平无奇的一个月,翻了翻去年的六月小结,好像一切又有了因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里也不断地催我回去。的确目前先回上海对我来说是个更习惯、安稳的选择。我过去曾不断地期待着回到上海生活的场景,但是真到了让我选择的时候却让我有些犹豫,我也不知道是在犹豫些什么,明明孰优孰劣那些理由早在我的脑袋里演算了无数遍,但真的让我做一个有可能不回美国的打算时,却有些不舍。

去年犹豫中的决定促成了我现在的生活,其实很多事情不都是这样一步一步随着不同的决定而有了结果吗?它朝着某个只能前行的方向不断探索着,并最终成为了我们的生活。

儿时琐事二三

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浙江宁波的港口附近,家族似乎从很早开始便从商了。这也不难理解,作为近代最早通商的港口城市之一,在这里的人自然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并欣然接受到商业化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于是也不难理解,家里从小也没有太在乎我成绩如何,倒是常常对我说,成绩差不多就行了,还有很多更有意思的事情。

爷爷的父辈早些年在这里开过当铺,后来随着曾爷爷的离世就没有了下文,仅留下沿街四栋两层的独立房屋,分给我爷爷在内的四兄弟。这个对我来说的祖宅后来因为街区的改造,首当其冲被拆迁了,那时我不过五岁,于是小时候对于它的记忆大多留在了一本本相册里。

家门口的街道直接通到中心的商业街上,奶奶常常带着我走到那儿去吃生煎和小馄饨,那家生煎店后来名气越来越大,据说如今还有人从上海开车过去吃。而我对它的记忆则停留在了小时候,上一次路过那条街已经是下午,那家生煎店早已卖完当天的份额关门休息了。

小时候那会周围的邻居街坊似乎都认识我,于是家里会叫我去街角的杂货店打”老酒“,在南方一般把黄酒叫作”老酒“,除了做菜时候当作料酒以外,我们家还会煮沸了喝,冬天临近饭点,厨房里甚至整个家里都弥漫着热酒的香气。

说起酒,我奶奶总是在每年这个时候的杨梅季酿起杨梅酒(当地称作”小酒杨梅“),一缸一缸铺在杂货间的地上。于是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里,每餐一定会有餐前的杨梅酒。别小看了听上去温和酸甜的杨梅酒,这是以白酒为基酒酿制的,度数绝对不低,杨梅酸甜的果味略微掩盖了白酒呛人的酒味,让它变得容易入口许多。夏天的餐桌上,大人们喝酒我和奶奶吃浸过酒的杨梅。现在想想,可能爱喝酒这件事就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吧。

房子的背后是一条长长的弄堂,每家的后门在白天总是敞开的,方便邻居街坊互相来往。每年雨季来临时,我记得我会把小木凳搬到后门门口,看着雨水从房瓦上滴落的样子,稀稀拉拉的雨声穿过整条弄堂,安静极了。

辛丑年五月小结

回想一下,自从高中毕业以后,五月基本上就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一个月。月初伴随着期末,长达三个月的暑假便正式开始。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了工作。

这个月的天气虽然热,但也不至于像夏天那样每天都不愿意出门,上海的五月处于春天的尾巴,夏天的温度不断地试图侵蚀,却被一场场春雨挡住了去路。在六月上海的雨季来临之前,我给自己安排了不少适合这个季节的活动,旅行、音乐节、森林公园。试图给这个五月增添些深刻的记忆。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有了回国的念头,而如今这个念头照进现实,就如我想的那样发生了。我也不知道这种想一出是一出的决定到底正确与否,还是说这是每个人在这个年纪里都会面临的。去年这个时候还在为各种事情忙碌和烦恼,还伴随着离别前夕的伤感;如今不过一年,一切好像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围城」的尾声,方渐鸿回想自己一年的经历那样,无论是此时的心态还是身处的环境和状态都已无法和彼时在大洋彼岸同日而语了。

和朋友提起近况,我回应道:“我似乎挺满意现在的生活节奏的,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也有足够的选择权。目前还不需要为那些沉重的事情做计划,也不必做出妥协和忍让的举动。再者,亲朋好友们都友好健康,并大多都在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所生活着,挺好。“这也许是因为我已经躺平了,我开始不再斤斤计较那些难以获取的事物,我开始关注起那些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幸福感。我开始肆意地支配起我的时间,每个周六周日我都可以去完成一些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即便有些事情其实还挺无聊的。

我也不知道这样让我毫无苦恼的生活将会持续多久,也许是未来某一天在工作上遇到瓶颈的时候,也许是将要面临一些来自社会的压力的时候,也许是某一天和身边的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又或许是意外来临时。但不管怎么样,至少在未来写20XX的五月小结时,我可以回想起我在曾经的某个阶段甚至说不出一件烦心事,这样状态的生活我也拥有过。

对了,这个月买了两本书,一本是白先勇的「纽约客」,正如题目一样,这一一本可以让你对纽约这个城市有更多印象的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本就不属于那个地方的人们。另一本则是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想拜读这册书已经很久了,更多的就等读完以后再更新吧。本来打算先把已有的书看完再买新的,但是一走进书店就把这念头抛在脑后了,管他这么多呢。

那么这个月就说到这,一起迎接夏季的到来吧。

我做了一个梦

我做了一个梦。

我又看到自己重新又走在芝加哥中国城的街道上,走进一家常常光顾的餐厅,里面的陈设、桌上的菜单、还有前台收银的大姐,他们似乎没有任何变化,这一切似乎与我无关一般正常运转着。

确实,这一切理应和我无关地运转着。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眼前的这一切却如同当年一样,似乎这部分时间被折叠了起来,收进了时空的裂缝里。可能我在他们的角度也是如此,我仅仅是一个曾经来过而如今又来光顾的食客而已,在这个相同的空间里以不同的时间交集。

墙上被架起的老实电视机好像永远都在放TVB电视剧,窗边鱼缸里的鱼不知是否还是曾经那些。我没有翻菜单,脑海里便蹦出了几个菜名,那就它们了吧,顺便再要杯冻柠茶。这里在周末总是爆满,小小的空间里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人,聚会无论大小,这里好像总是最稳妥的选择。

回到曾经十分熟悉的地方是一种特别的感觉,人的情感在此时因为环境而变得强烈,过去的情景浮现,在此刻被催化。

此时我似乎还是不敢相信我回到了这里,这里对于我已经变得如此遥不可及。也许我也知道,一旦我离开了那里,再回到某一家餐厅的机会将变得渺茫,我的最后一次光顾便是倒数一次两次了。

我还是没有等来我想要的菜,我没有看到它们从厨房出来这个梦就结束了。梦的结尾是夏天的傍晚,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等待着,也许我还在等着谁又或许我仅仅是等着上菜而已。店里很安静,鱼缸里的水泵声变得十分突兀,还有电视里那永远没停过的粤语台词……

我为什么还在玩「阴阳师」

前言

很久没更新这个系列,主要原因还是发现自己前两篇调起得太高,于是要找出这类有代表性且有很多点可以讲的游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能接下来我更新的频率会高一些,涉及到更多种类或是平台的游戏,但相对应的,内容方面会根据游戏的内容量有所删减,这样会更好一些。这次带来的是当年一款现象级的手游——阴阳师,也是它开创了目前手游界最大的IP之一(怕被打加上了之一,但是我觉得说是手游最大IP也不过分)

常常有朋友问我玩什么手游,我就会回答「阴阳师」「明日方舟」。有时候有人就会问玩了这么久了吗?确实即便除去中间退坑的时间,我也已经签到了1500天,确实很久。便想分析一下我为什么还在玩这款游戏。

在签到一百天时的记录

欧皇本皇?

我相信很多人退坑这个游戏是因为自己什么都抽不到。相比之下,我没有氪金过任何648,也没有冲动消费,可能是期待降低了,所以每次抽到东西总觉得很意外也很惊喜。更重要的是,我确实很欧,在早期SSR角色很稀有的时候,我上来就抽到了一个,没过几天又来了第二个,后面永远都是我养成它们的速度慢于我抽到新角色的速度,这就使得我从来也没有对某一个新出的角色有执念,然后冲动氪金,最后什么都没有气得删游戏。

即便在我退坑的一段时间回来以后,没多久又抽齐了所有的角色,也是让我感觉到了这个游戏对我的善意。大概是这个号本身就被标记上了“欧皇标签”。而很多当时一起玩的朋友,放弃也正是因为似乎被发配到非洲,从开始玩脸黑一直到退坑。这就像我一个朋友说过的,游戏这么多,这个玩得不爽换一个游戏玩就是了。

收菜放置手游?

这个游戏可能很肝,但也可以十分休闲。如果我累了,我只需要上线签个到,领一些每天送的东西,也就是只需要花一分钟收个菜,就可以了。我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手游的体力系统,这个系统本质是让玩家不要一下子太上头,但又可以记着时常上游戏游玩,因为体力一旦到达上限就会有要清体力的压力。

手游因为可以随时玩的特性,所以比起端游,它更容易无限时长地游玩,很多人厌倦一款游戏就是因为它过多占据了个人时间。体力设定最早来自于「Candy Crush」(在相对出名的游戏里),体力系统算是改变了一个手游只能火一小段时间的状况,让玩家把刚开始玩游戏时的冲动劲儿延长,并配合上游戏开发团队规律地更新,便可以长线运营一款手游了。这个系统的坏处也是有的,玩家会意识到体力系统带来的强迫性,总会人抱着要是体力满了就浪费了的心理,于是可能差不多每隔八个小时或是半天就要打开游戏清体力,这无疑也是一种压力。

我囤积了几乎用不完的体力

而阴阳师早在两三年前就出了一个存储溢出体力的系统,相当于弱化了体力上限这个概念。而我经过长时间的囤积体力,现在有将近十万的体力,正常来说一百的体力,对于一个刷素材只要3点4点体力的游戏来说,这个数目的体力使得我再也没有了需要清体力的焦虑,这也是我不想玩时只要收个菜的底气。

完全满足收集癖囤积癖?

说到囤积体力这件事,这个游戏非常好地满足了我的收集癖和囤积癖。我玩RPG类型的游戏时总有收集道具的习惯,但其实很多道具它们真的就是永远地躺在了我的背包里。这个游戏作为一个长线运营的手游,囤积素材道具是十分有成就感的,因为这让老玩家可以在游戏里无比从容。游戏里的基本指数都可以囤,金币、抽卡的符咒、体力、养成类素材。每次我看到自己上亿的金币,总有一种什么都不缺的满足感,我可以瞬间培养出一个套全新的队伍,我也可以用我的体力连肝三天三夜。游戏玩家会把自己称为“囤囤鼠”就是这么来的,可以囤积的游戏方式满足了包括我在内的游戏玩家那一部分囤积癖。

而抽卡恰好满足了我的收集癖,不仅要抽到它们吧,还会把每个人都培养一下,遇到喜欢的更是多培养几个,然后换上不同的皮肤。官方也有意地推出了众多收集要素的功能,精美的仓库(也就是放置收集到的人物的地方)设计也让收集变得更有成就感。

我的“仓库”

更像一个养成类游戏了

我也慢慢把这个游戏当作成了一个养成类游戏,每天上线领一些素材,或者恰好有活动的话进去打一打活动。最主要的还是期待新的式神推出,或者自己喜欢的式神有了新的皮肤之类的,然后把他们一个个养大,起个名字,上线时摸摸他们互动一下,大概也就这么多事情了。

其实换种方式看待这个游戏,它会变得有趣的多,当我这么把它当成一个养成类游戏以后,试想哪有一款养成类游戏可以运营将近5年时间,还保持每周更新内容,每个月添加新的养成对象的?而且每一个养成的崽儿都有自己的声优、多种插画、皮肤、3D建模、背景设定、相关剧情、官方周边,运气好的话还有角色设定相关的CV动画、手办等等,我敢说没有任何一款养成类游戏能做到这个程度,更何况这个游戏还能有其他玩法。

今年「阴阳师」官方与「鬼灭之刃」的联动,和以前的联动一样把动漫角色搬到了游戏里

官方对游戏IP的重视

可以发现网易试图把「阴阳师」这个IP打造成一个类似于「宝可梦」那种大型IP,比如之前火爆的以游戏内剧情为主题的音乐剧和近期的电影,还会举办线下活动,例如去年在上海的庙会祭典,与肯德基的联动,主题周边店的开业;当然还有几款同IP的衍生类游戏。一旦这个模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活动增加了玩家的用户粘性并且吸引了新的玩家,游戏玩家增多提升了游戏的流水,这些收入又可以支持出新的活动……不过当然这一切都因为背靠于网易这么一家大型游戏公司,公司前期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投入于游戏,中期又有足够的资金度过成长瓶颈期,当玩家群体庞大且稳定以后,还能投入资金同于其他线下衍生品。

以游戏剧情为蓝本的音乐剧

作为一款游戏的玩家,在院线看衍生电影,在周边店购买周边,在各种游戏展漫展上看到熟悉的COS,在线下参与到各种联动活动中,是一种很美妙也很令人兴奋的体验。正如你在地铁站、或是走在街上时,看到自己喜爱的游戏、电影、动漫、歌手的海报被印在墙上,这一定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情。

官方出品的相关电影第一部「侍神令」

线下节日祭典活动

后记

其实这次我并没有过多去讲「阴阳师」本身有多么好玩,或是里面人物地设定多么有趣,我考虑到这款游戏的体量已经十分巨大了,我也很少建议身边的人从头开始进来玩,确实会很花精力,也会感到挫败和失望。如果对日本的妖怪故事有兴趣,对阴阳师的故事有兴趣的话,完全可以去看看相关的电影、还有「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小说原著。此时我又要拿出「宝可梦」来举例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喜欢宝可梦都是从动漫电影和漫画开始的吧,这大概就是IP游戏的厉害之处,游戏慢慢成为了巨大宇宙的一部分,不论你是喜欢看电影漫画动漫、还是喜欢买周边,你都可以轻松的踏足这个宇宙,去探索其中精彩的部分。

辛丑年四月小结

差点忘记了这个月的小结,有可能是因为最近进入了一种有节奏的生活状态,所以一切按部就班的似乎也没有那么多值得拿出来说的事情,生活也没有大的变化。

这个月的天气十分舒适,像是芝加哥的初夏,白天晴朗,晚上清凉,每天一件薄外套加体恤就可以了。刚好这个月开始可以出门遛狗了,算是给了自己一个每天出门遛弯的理由。

这段时间在上海发现在不少以前不曾注意的地方,无论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餐厅,还是有意思的街道,让我周末的生活丰富许多。以前听人说起,生活在曼岛的人他们的周末总是不太够,我虽大概率不会去曼岛生活了,但在上海的这段时间里,我似乎能理解这种感觉。不禁感叹,上海依旧是那个人们心中的大上海与不夜城,这里似乎永远都不会有落幕那天。

上次说到自己搬到了公司附近,住了快两个月以后,是的,我又想搬回去了。五一假期回去住了几天,真切感受到还是住在城里方便和热闹,果然还是在城里好啊。自从搬到这里以后,我下班以后的时间变得冗长且单一,好像除了出门散个步也就是在家里呆着了,附近也没有连锁健身房,我又想念前几个月每天通勤回家吃饭健身散步的那种排得满满的生活。又因为没有了通勤,我不再愿意早起,并且没有了在地铁上看书看剧的时间,以至于这段时间几乎没什么进度。下个月九号线与十五号线之间的换乘站就要修好了,这让我的通勤变得又方便了一些,也没有了下雨天出站换乘的尴尬,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搬回来的契机。再加上狗也慢慢大了,带回家也不再是个问题。如果上述都如同我想的那样成立的话,下个月的这个时候,我又将要忙着搬家了。

翻了翻往年在这个月写的东西,四月的自己总是有些多愁善感、紧张匆忙;去年的四月是刚居家隔离时期的彷徨,前两年的四月毕业季的迷茫,再往前四月就是大学时期一学年最后一个月的慌张,或者中学时期永远的期中考;我真的很久没有遇到过这么轻松自在的四月了。外面的春雨都少了些苦涩,多了点盎然。

接下来的一个月,计划着从之前春天来临之际我搜集罗列的”上海踏青指南”中的地方里挑两个去,估摸着等六月份雨季一来,自己就没有心情再去了。除此之外,计划自驾去一趟嵊泗列岛,发现从上海出发可以从临港那边通过东海大桥一路开到洋山,再坐船就可以上岛了,车可以一起上船。全程一个半小时车程再加一个多小时坐船,完全可以接受,一个周末即可来回,要是能住两个晚上就更好了。

就先说这么多吧。

春风

久违了的江南春季,那清爽的春风中夹杂了雨水与青草的气息,远方飘来的花香一丝一丝地沁入鼻腔。

我沿着雨后的自行车道往家的地方前行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喜欢骑着自行车在芝加哥骑行,那时正好趁着疫情,便在那空荡荡的城市里踏足那些从未走过的街道,看看那些原本人声鼎沸的地方此时的样子,而如今的芝加哥应该已经慢慢恢复它往日的生机了吧。

我和W彼此熟悉似乎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起打游戏,都养猫,喜欢的剧和食物也很类似。我们常常边吃饭边看互相安利的剧,这样的状态好像持续了很久,但仔细算算似乎也就持续了一个月多而已。

W很聪明,还有很多我很敬佩的地方,我们常常彼此交换一些特别的爱好。W把自己喜欢的桌游介绍给了我而且恰好我对桌游也非常有兴趣;我把芝加哥最大的博物馆里最有意思的地方告诉了W。我们总爱讨论一些不切实际的哲学问题,我们还喜欢交换过去的经历和故事,我们就像两个孤独的人,却有着奇妙且特别的共通之处。

我们的最后一面,是在我们最熟悉的街道结束的,我们住得很近,当天我把那几天在自己家里挑选的几个我认为W会喜欢物品赠与之,并邀请W同我再走走我们常去散步的那条街。我没有告诉W那应该是我在那个城市的最后一晚,也没有告诉W那应该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最后一面了。我们交换了一些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我似乎也感觉到了空气中离别的气息。

风穿过街道两旁的楼宇,直勾勾地扑在正在过桥的我们身上,我们不约而同地缩了缩身体,仿佛就像之前那样。唯一不同的是,那次是遇见,这次是离别。

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嘈杂的酒吧里,W是那次活动的组织者,那天W站在我旁边,我只记得W身上的味道十分好闻。后来有一次我把这件事同W提起,W便送了当时用的那瓶香水于我,可我也不确定那是不是还是当时的味道,可能是,可能不是。又或许那天的空气中参杂着些许不同的事物,有新奇,有喜悦,还有一些说不出来的味道,它们被杂糅进芝加哥河上穿梭的微风中,一起消散在了那个明亮的夜晚。

“四月是最残酷的季节,使死寂的土原爆放出丁香,掺杂着记忆与欲念,以春雨撩拨那萎顿的树根。冬天替我们保温,把大地盖上一层令人忘忧的白雪。”
—《荒原》艾略特

我是如何试图逃出信息孤岛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会过滤掉大量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又因为各种软件内越来越精确的分类推送,导致我们收到信息虽然越来越多,但也变得越来越单一。

我大概是回国以后才开始更高频地使用B站,主要是来替代原来YouTube上那些中文up,大概没几个月,我主页都上的视频就都变成了我关注的那些人同类型的推荐。其他软件如知乎、微博等也是如此,你越是使用,它们似乎就越了解你,那些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推荐总能吸引你的注意,然后消耗掉你为数不多的碎片时间。

这件事细想就让我开始后怕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各类软件都知道了你的喜好,并且针对你的喜好、你关注的类型和领域,来精准推送你想看的东西。所以你总觉得有刷不完的视频和信息,但这些推送中大部分信息都是你熟悉的或是重复的,也就意味着即便你看了大量的内容,但是接收到新的有效信息却少之又少。又因为这些重复性的内容占据了你的碎片时间,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接收和关注其他事物。

这就像你被各种软件合力送去了一个信息孤岛,这个岛上只有某些领域内的信息,即使它内容看似丰富,但它终究还是一个孤岛,与外界隔绝。

回想了一下,我也曾经为了增加接受信息的广度做过不少努力,例如关注不同领域的公众号或是博客,也就是增加更多的信息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关注的即便越来越多,每天打开的依旧是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例如公众号会自动把常看的置顶,于是为数不多的碎片时间,最后还是变成了看特定信息的时间,反倒徒增了些永远没机会点击去的无效关注。

接着我就想起了支持了Widgets的微博知乎,Widgets自动更新并且能显示新闻主要信息的特性很适合我在碎片的时间里看一眼,那为什么不专门找个地方集中所有的新闻呢?于是我想起了iOS的负一屏,我使用它的频率很低,而且它无限长度的垂直浏览方式很适合用不同App的Widgets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可以滑动的信息流。

我把负一屏清空以后,我开始寻找一些能够随机推送新闻的Widgets。首先我在自己本身常用的App里面找到了一些合适的Widgets:

  1. 微博
    它的Widgets支持热搜,并且更新频率挺高的了,原本我常常会在吃午饭前打开看一眼,并挑些有意思的作为午饭社交时的话题。现在我仅需在负一屏滑一下就可以大致浏览时事热点。并且因为热搜并不会因为我的关注或喜好而精准推送,所以放在这里是合适的。

  2. 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有个Everhub的Widgets模块,它会推送一些精选出的用户分享的笔记。出现在这里的笔记内容十分随机,毫无规律可言,我估摸着就是推送一些热门的精选笔记,那恰恰符合我想要被随机推送消息的意愿,因此我把它也放在了这个信息流里。

  3. iDaily
    这个App很早就支持Widgets了,我那时候就把它下载下来放到了桌面上,它的Widgets做得十分出彩,由三张图片组成,这三张图片分别来自全世界三个不同的地点,并对应一条不同的新闻,因为图片的方式很直观,很适合夹在文字较多的Widgets当中,让信息流变得更加美观。顺带一提,这个App我几乎很少打开使用,仅仅是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时从Widgets点进去看详情,也不会登陆,所以几乎可以认为推送的新闻都是没有针对性的。

  4. Apple News
    iOS自带的新闻App,即便没有订阅也是能看新闻的。可惜在国内被墙了,如果在墙外,它的Widgets还是相当不错的,并且推送的新闻也是事实热点之类的,完全可以放在这里。

接着我就开始为了完善这个垂直的随机新闻信息流开始寻找合适的、支持Widgets的App了。

  1. 网易新闻、澎湃新闻、今日头条
    这三个我放在一起讲,因为性质是一样的,而且我都下载了,毕竟每一家推送的新闻还是不一样的。首先要切记,一定不要进去登陆,也尽量不要打开App浏览里面的信息,因为一旦它们知道了你关注的领域,那么你的信息流就开始变得有针对性了,当然如果你平常会用它们的话,也就无需在意这些了。这里表扬一下网易,在最大号的Widgets中,头条文章会用图片作为整个背景,另外两条则是小图加文字,看起来十分漂亮。而澎湃和头条则是都有要闻和热榜两种新闻推送并且两种分别支持中号和大号Widgets,可以根据排版需要添加。

  2. Flipboard
    因为它支持了Widgets,所以它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手机里,然后我把关注都取消了,也就是它为了给我推送消息,就必须随便找一些来填满四条新闻组成的大号Widgets了。

  3. Apollo
    着重推荐一下这个第三方Reddit软件,如果你用Reddit的话,大概率会知道这个,因为它算是最好用的Reddit客户端了。因为不登陆它的Widgets也会推送各式各样有趣的信息,所以十分适合这里的主题-随机。它最棒的地方在于它的Widgets相当丰富,有由一张图片撑满整个背景的一条新闻,也有多条新闻,还有由精选出来的用户分享的照片,除此之外还有你关注领域的快捷键、甚至还有Showerthoughts、Jokes这种有意思的Widgets,最重要的是它们大部分都支持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寸的Widgets,样式总共达到了16种之多。所以我会用它来装饰我的信息流,满足了我各类需求。

我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新闻类App支持Widgets,如果你们遇到好的,欢迎分享给我。

经过一个礼拜的实验,有几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首先我很少再打开新闻类软件,本来我可能会因为推送去看一些时事新闻,但是现在这些新闻会很及时地出现在我手机负一屏,我基本上扫一眼就可以了。其次,我大大增加了使用负一屏的频率,在等电梯、排队的间隙,我甚至不用解锁手机,只要往左一滑,就可以快速浏览,这的确增加了我获取信息的量。

弊端也是有的。首先,确实可能有一半的信息是我不感兴趣的,我大概看一眼标题就过了,大概率也不会留下印象,好在也不花时间。不过这也是初衷,先习惯一下才是。其次,我因为下载了大量的软件,而且它们占用空间的总量也不少,如果手机容量不是很够的话,确实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要花几个G的空间但只用它们一点点功能。

总的来说,这确实是个处理信息的好方法,之后我也会更新其中的模块,以便让它更符合我的使用需求。

辛丑年三月小结

这个月的生活算是有了很大变化,首先因为养了狗,与此同时又搬了家,于是生活方式和作息有了很大的不同。关于养狗的事情,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有提到过——「养狗前记」。

住的离公司很近了不少,早上的通勤时间直接减少了一小时,也就意味着本来早晨紧张的时间变得十分宽裕。最近早上起来,可以不紧不慢地洗个澡,给狗喂些吃的,再跑到公司楼下吃个早餐,时间绰绰有余。等狗大一些,更是打算早上遛个狗再出门上班。同样的,下班后的时间也变多了,于是每天饭后都安排了一个小时的散步,用于弥补还没在附近找到健身房的这段时间。

这个月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听东西,在家在路上听歌,在lab码代码听博客,在睡前听轻音乐,在清晨让HomePod自动播放音乐电台,甚至每天把QQ音乐的日推听完开始听网易云的。至于播放设备,在家当然就选择音响(HomePod),在需要降噪的场合就用AirPods Pro,例如在地铁上在嘈杂的马路上,其他不适合降噪的场合或者在逛商场之类的时候,我会用华为&GM的智能眼镜当作背景音放。不得不说这几个发声设备买过来以后都觉得物超所值,使用频率十分高。

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也在这个月如期而至,再几部最佳影片提名中,其中有两部是可以在Netflix上看的,计划着先把它们看了,剩下的几部可能要再等它们上流媒体平台或者在iTunes租赁。如果到时候在国内上了院线并且没有删节的话,我还是会去电影院看一下的。

我在吃饭时总会看一些下饭综艺或者剧集。这个月把这一季的「奇葩说」给补完了,不得不说台上的两位教授总是不让人失望,总会说出一些令人深思的观点,似乎比前两季更好一些。这个月的剧集,看了Apple TV+上的「Long Way Up」,是一个半综艺半纪录片,讲了两位骑着新能源摩托车从美洲最南端沿着海岸线一路到加州的旅行故事。不仅可以了解美国大陆的同时,还有着因为新能源车要充电的特性所产生各种状况,从产生了不少冲突点。总得来说,如果大家免费的会员还没过期,不如体验一下。特别是如果用支持4KHDR的电视配合Apple TV4K再加上杜比视界以及支持空间音频的AirPods Pro,非常惊艳。

为下个月安排了一些在上海内的踏青活动,比如辰山植物园和东滩湿地公园,还有几个最近很火的地方,我把它们在自己的地图上标记了出来变成了一个上海踏青指南,每周挑一两个地方,全逛一遍夏天就到了。

说起在上海的活动,有可能是因为疫情的稳定,几个关注已久的展都在这个月开启了,比如我上周末去看的以莫奈为首的大型印象派画展,在印象派画这一方面来比的话,规模不亚于美国的任何一家美术馆;除此之外还有计划过些日子去看的安藤忠雄个展。不得不说国内真的只有在上海能撑起数量众多的各种大规模艺术展览,这里不仅有地理优势,还有巨大的群众基础,健全的管理方式和较为轻松的政治环境(这里特指相比北京)。

就在快写完这篇要发出去的之前,我电脑的键盘突然整个完全失效,拿去Apple Store以后说是要整个更换并且给出了3k的报价。我思考了一下以后决定用蓝牙键盘在家凑合一下。主要是因为带这台出门的需求并不是很大,即便要带出去的话,也肯定会背包来装电源等,那么此时再多带一个键盘似乎也不是什么太麻烦的事情。再加上我一直有考虑换一台M1芯片的电脑,把修理的预算加到更新电脑上面无疑是一个更加划算的选择。最后,似乎我终于有理由入手一直没舍得买的Magic Keyboard给我的iPad Pro。

那么最后希望狗子快快长大能一起出门。

梦里(三)

这种瘫软的感觉让我深陷其中,我不想动不想思考,如果可以的话甚至不想呼吸。夜晚的风从敞开的窗户中源源不断地涌进来,让房间充满了清新的凉意,我悄悄闭上了眼,和这个夜晚轻声再见。

然而涌进脑海里的不仅仅是这春天里的清凉,还有无法理清的千头万绪,它们在黑暗中跑马灯似的一一闪过,有些晃眼。也许是听了太多特别的故事,故事里的人和事被奇妙地杂糅在一起,像一出魔幻的戏剧,我渐渐地分不清这其中的真假,在现实与想象中穿梭。我总在那些美丽的片段前驻足,我也总在记起懊悔的往事时,试图重演那一幕幕。

我看到了海浪,碧色与深蓝色拼接而成的大海被充满着白色泡沫的海浪一次次送到我跟前的沙滩上,我的脚趾里充斥着大海味道的细软沙粒,我又一次与这片海相遇了。我抬起脚,有些吃力地在这片沙滩上踱步,不紧不慢地朝着不远处看似空旷的地方走去。

睡前的回忆不知道是在哪个片段中止的,只记得似乎过了很久我才睡去。我应该又再次坐着那辆通向海边的列车,来到灯光昏暗的车站,并最终只身一人出现在这里。

这里似乎也是春季,阳光照在身上感觉不到炎热,倒是远处吹来的海风让人感受到了些许凉意。我继续走着,背后留下一串我的脚印。这里距我上次拜访似乎已经过去许久,它也有了些难以察觉的变化。原本深邃的蓝色大海增添了碧绿的光纹,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样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它显得是那么平易近人。

我想褪去身上所有的衣服,让海水紧紧包裹我,但我还是没有这么做,我决定找个地方看海。

我来到了这片空旷的沙滩,它干净得像是似乎从来没有人踏足过,我就地躺下,我听到了久违却熟悉的海浪声。那是一种有魔力的声音,能让人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事物,让人记不得自己为什么出现在这里,更让人想不到何时才会离开它。

阳光让人有些睁不开眼,我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伴随着海浪的声音,伴随着身体的疲倦,伴随着冗长的过去,再次悄悄地睡去……

  • © 2014-2024 Jason Yan
  • PV: UV: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